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他當然不是新面孔,顯然也不是年輕人。不過,當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宣布,他的競選副手搭檔是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時,不少人還是喘口氣地慶幸:選舉拚經濟,終於不只是口號,而將成為行動!
蕭萬長是專業財經官僚出身,一腦袋想的,除了台灣經濟發展和永續經營,別無其他。歷任財經部會首長,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歷經當年最艱鉅的東南亞金融風暴考驗,2000年出任連戰競選“總統”的副手人選卻重挫,讓國民黨失去政權。
社論說,坦白講,這樣的經驗,可能讓許多人視政治為畏途,不希望再將生命與精力,耗費在惡質化的選舉戰場上。打滾多年的政壇老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從不諱言他“輸怕了”,抬轎的人都怕,遑論曾經坐轎的人。但是,蕭萬長克服了他的猶疑、厭煩、甚至畏怯,他選擇再面對一次。
這一次,情勢看來,未必會比2000年更輕鬆,甚至很多人都不再看好馬英九,外界看待蕭萬長,有相當部分就像綠營的反射式反應:他是敗戰之將、他是老面孔、連戰都拉不動,他哪有機會助馬勝選?蕭萬長顯然也早有心理準備面對這樣的譏評,就在馬英九宣布他為搭檔的同時,他毫不迴避,坦率地公開表示,他為了世代交替,所以請辭國民黨副主席,自己已經六十八歲了,如果有機會當選,“再為台灣拚四年。”
換言之,他已經預告,只做一任四年,為台灣拚回一點元氣。蕭萬長一輩子一心為台灣做事,對他來說,只要還有機會為台灣做點事,就非做不可;只要努力過,不論結果如何,都不會遺憾;從不努力,眼看著台灣沉淪,才是最無法忍受的事。
他的用心,政黨輪替後最見煎熬;他為甫掌政權的陳水扁主持經發會、同意出任陳水扁的APEC特使、甚至還出任陳水扁的“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在扁政府民氣最低迷的時候,他同意共同主持經續會,即使外界都批評扁政府拿大拜拜式的會議,拚經濟的虛象,他還是寧可選擇相信,為的不過就是他的初衷:能為台灣拚一點就是一點。
這樣的選擇和用心,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國民黨和泛藍群眾的支持,認為蕭萬長搞不清楚狀況,該和藍營站在一起與綠營拚搏戰鬥的時刻,竟然還去幫忙。蕭萬長卻不這麼想。選舉是競爭,不是鬥爭;選舉拚搏難免,但選後要在最短時間內回歸常軌;政治人物的輸贏,哪裡比得上民眾的生計和台灣的發展重要呢?辭卸國民黨副主席之後,他等於徹底從政治泥淖裡退出。但他沒讓自己閒著,依舊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擺在台灣經濟發展之上;特別是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大趨勢,如何找出台灣的出路。
蕭萬長非常具體地提出,將台灣開放為“自由貿易區”,主動以最惠國待遇“向全球招手”,“政府不能只求面子,先求裡子,裡子有了面子自然就來。”這麼簡單的道理,蕭萬長反反覆覆,完全不藏私地向所有正在執政、可能執政的政治人物宣揚,扁政府聽不懂或聽不進去,是叫人最莫可奈何的事。
社論說,坦白講,以蕭萬長不擅言詞,不懂選舉語言,尤其厭惡選舉操作的從政風格,他實在不適合打選戰。要他罵人、耍詐,他寧可揮袖走人。他的財經專業性格已經遠遠擺脫所謂族群、本土等特質,他既不是年輕人,更不是女人,馬英九選擇他做為搭檔,確實不能說這是以勝選為最終考慮的“選舉組合”,但卻不折不扣是為重振低迷挫敗的台灣尋找轉機的“治國組合”。
綠營可以譏評蕭萬長是老面孔,沒有新意;但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卻不能不慎重思考:政治對立七年多的台灣,需要的到底是“選舉組合”還是“治國組合”?謝長廷選擇葉菊蘭,考量的是族群、性別;選擇蘇貞昌,考量的是派系平衡、政治妥協,不論葉或蘇,坦白講,都是“選舉組合”,都是選舉考量而非“治國”考量。
面對馬蕭配,綠營檯面上大可以譏嘲以對;但是,面對台灣當前處境,馬英九讓蕭萬長動容的一句話,“台灣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你我豈能袖手旁觀!”所有準備競逐2008大位的政治領袖,都應該更深沉地想想:選舉,對個人或政黨是重要;但是,對人民而言,治台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