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西方經歷誤讀中國三步曲:“機遇論”漸成主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5 16:07:40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楊文昌在最近一期《求實》雜誌撰文稱,冷戰結束後,西方媒體輿論、一些智庫和學者對中國的誤讀經歷了從“中國垮臺論”到“中國威脅論”再到“中國責任論”的“三部曲”,對西方國家政府制定對華政策產生了負面影響。文章指出,儘管西方學者評論中國的觀點五花八門,但承認中國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正在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看法,“中國機遇論”正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贊同。

  文章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由於西方“中國垮臺論”者根本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不了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真諦、不知道經濟全球化使世界離不開中國的發展,因而西方一些主流媒體斷定,隨著蘇東劇變,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垮臺也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美國政府帶頭制裁中國,其他西方國家緊隨其後,一時間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然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領導人民頂住了巨大困難和壓力,並沒有像西方輿論預言的那樣垮下去。相反,中國政局保持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舞臺上也越站越穩。結果,不到3年時間,西方的制裁戰略不攻自破,西方輿論也不得不收起“垮臺論”。

  “中國威脅論”于上世紀90年代末由美國、日本等國輿論帶頭熱炒,一直炒到本世紀。直到最近,美國國防部公佈的2007年度《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仍在別有用心地誇 大中國軍力和軍費開支,繼續散佈“中國威脅論”。在此一論調影響下,一些西方國家一方面出臺種種“遏制”中國的舉措;另一方面保持對華“接觸”,要求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與西方合作,參與在華投資,重視對華貿易,搶佔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不放過在中國撈取經濟實惠的機會。

  文章指出,“中國威脅論”終究仍是一種誤讀,西方觀察家們對中國反復表明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承諾將信將疑;並且,中國的發展主要是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奉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通過自由貿易、平等競爭、國際合作來贏得市場和獲取資源,通過發揮比較優勢來實現自身的發展。最後,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4%,中國和美國被並稱為引領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火車頭,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合作共贏的機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