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香港回歸十周年,中央領導人出席的節目之一,是深港西部通道的開通。這將是香港與珠三角間第四條陸路通道,未來香港與大陸間五成以上的出入境車輛將由此通過。
台灣聯合報報道,不說西部通道,港、深間主要的陸路通道,那條五十三米長的人行羅湖橋,每天平均廿七萬人次往來,是世界最繁忙的陸路口岸。比起回歸前,年客流量增加一倍,今年將接近一億人。難怪深圳提出要“為香港服務”,發展與香港的“同城效應”。
但十年來,變化大的不在香港這邊,而在內地那邊。對香港來說,與內地的關係變成兩個面向:一是對於緊鄰的珠江三角洲,要解決“融合”的問題;二是對長江三角洲及其龍頭上海,要解決“競爭”的問題。
回歸初期,加強“粵港合作”還是廣東方面一頭熱;但近年內地發展加速,香港驚覺有邊緣化危機,合作才有了實質。即使如此,與“珠三角”或所謂“泛珠三角”的合作,卻仍顯得各有所思,由於體制、法制的相異,融合仍然步履緩慢。
今年前四月,上海港貨櫃裝卸量逐月超前香港。香港吞吐量成長受限,主要是整個華南的上海、深圳、廈門等港口都在快速擴充,分散了香港的能量。航運界預估,上海今年極可能取代香港,躍居全球第二大貨櫃港。
十年前看上海,香港擔心自己的貿易、航運、金融等中心被上海取代。到今天,擔心的事提前到來。目前就剩金融中心這塊,香港小勝一籌,可以確保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