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廣東:香港可加大服務輸入
記者:那對廣東的“十一五規劃”,香港人最關心什麼?
梁百忍:廣東的GDP已經超過2萬億,但第三產業只占42%。在未來,廣東怎樣進一步引進香港的服務業,加強國際上的合作,是一個發展的重點。包括廣州的物業管理方面,應該大幅度提高;交通管理方面都需要大幅度提高,這些方面,香港都是大有可為的。
●關於產業:粵港應該“手腦”互補
在廣東調研的過程中,一些生產鐘錶的企業家告訴梁百忍,中國一年製造約11億隻手錶,絕大部分在廣東生產,總產值是10.6億美元,平均一隻手錶1美元還不到,那麼一隻在廣東生產的手錶到美國賣多少錢呢?平均是30美元。瑞士生產一隻手錶等於我們生產224只手錶,問題出在哪里?
記者:中國商務部提出讓中國從“世界工廠”過渡為“世界辦公室”,其實質是實現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化,您覺得在服務業上香港和廣東可以如何合作?
梁百忍:香港在科研市場化方面有優勢,內地在這邊比較薄。如何提高廣東製造業附加值,進一步提高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粵港在這些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間。目前,“深港創新圈”的合作已經起步,香港科技署和深圳高科技生產中心已經開始合作,第一步是要推動科研產品市場化,形成高新科技圈。
粵港合作過去主要集中在製作業,兩頭在外,原材料從外面進來,生產出來再賣出去,從淺加工到深加工,都是加工。但服務業是人對人的服務,只有通過瞭解才能和顧客服務。它有四個階段:接觸、瞭解、建立互信、合作。現在,粵港兩地的企業家有的在接觸階段,也有的在合作階段,但更多的還在互相瞭解。
記者:雖然CEPA使很多香港的服務業進入廣東,但聽說這些服務企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
梁百忍:服務業為什麼碰到這麼多問題?因為兩地的法律、會計等準則都有很多不同。我們如果克服了一個問題,就可以開發一大片新的市場。困難是有的,比如,現在很多金融服務,其實香港基金很多,但進不了內地,很多法律法規、外匯都有障礙。在碰到問題就掉頭走,不再來了,那顯然是不行的。
在金融方面,越來越開放。我們希望通過香港這個平臺,將金融危機減到最低。內地的金融不可能完全不開放,我們已經上了一條不歸路了。根據國家的發展情況,一步一步開放。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為什麼不利用呢?我們應該利用香港,更有效地和國際接軌。
●關於通關:福田將是下一個“羅湖”
九廣鐵路公司近日完成香港經深圳至廣州的廣深港高速鐵路研究報告,預計2009年動工,2014年通車,屆時從九龍坐火車到廣州只需一小時,比現在乘坐“粵港直通車”節省四十分鐘。粵港澳三地政府已就港珠澳大橋的走線和著陸點取得共識。
記者:目前港珠澳大橋已經差不多進入定案,據說香港正在計劃建設香港經深圳至廣州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這些大型的跨境項目都將大大推動粵港的融合,能介紹一下這些項目的情況嗎?
梁百忍:廣深港高鐵是為了接駁武廣客運專線的,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這麼重要的大動脈,現在的改變為客運專用的軌道,香港也一定要積極參與。與深圳地鐵四號線的皇崗站一體的福田口岸將在7月通關。屆時,深圳地鐵四號線將實現與香港九廣鐵路上水——落馬洲支線的無縫接駁,自深圳地鐵會展中心站上車到香港中環下車僅需40分鐘。我們相信,福田口岸將成為另一個羅湖。
●香港駐粵辦五年大擴權
梁百忍可謂資深公務員,從1981年加入香港政府、擔任政務主任開始,曾先後被調派到不同的決策及資源科和民政事務處工作。在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之前,他擔任地政總署助理署長一職。他大學學的是電機工程,在1986年,他又取得社會科學碩士學位。
在與梁百忍的對話中,我們瞭解到,駐粵辦成立初期只是服務廣東省,香港回歸之後,1999年在北京成立了駐京辦,當時有港商向特首董建華反映,北京離香港太遠,而港商的業務大部分都在廣東,所以要求董先生在廣東成立一個辦事處,一個政府機構。董先生和國務院商量之後,2001年就決定在廣東成立一個辦事處。
2006年11月份,駐粵辦的服務範圍擴大到泛珠五個省區——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以及海南。服務範圍也從單一的經貿擴大到全面為港商服務。
起初有三個職能:第一,為港人尋找一個更好的投資環境,這個是“走進來”,我們建立了很多平臺,比如,我們發佈駐粵辦通訊,每月提供給港商。第二,走出去,怎樣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第三,跟廣東省政府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現在增加兩個功能,為港人提供緊急支援和配合泛珠三角經濟發展。
剛成立時,人員是17人,現在已經有30人,翻了一倍。這其中有12個是從香港調配過來的,而其他的就是內地招聘的。(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