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為真:“正名”令外交壓力愈來愈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1 09:48:56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台灣駐新加坡代表胡為接受當地“聯合早報”專訪時,批評民進黨政府推動的“正名”、“去蔣”政策。胡為真昨晚接受訪問時指出,他批評的是政府的政策,並不是任何個人。但同時,“外交部也沒有向我詢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就這樣批評我,令我很意外。”

  胡為真昨晚接受聯合報電話採訪時證實,他確實是接到“外交部”的免職通知,而非主動掛冠求去,但當時台北曾提出要為胡為真安排新職,“新職我就不好再做了”,胡為真說。換句話說,是否因為臺灣搞正名、去蔣等政策,讓他不願再接政府職務,“我心裡是這個意思,但話不應該這麼說。”

  “用外交部來正式回應我,會不會太小題大作了?”胡為真說,聯合早報專訪“中華民國”駐新加坡代表,是難得的機會,幾十年來都沒有過的,在這場訪談中,重點集中在“中華民國”和新加坡的關係,以及對大陸的批評。訪問中記者順帶問到了正名、去蔣的問題,“我就把真實的感覺說出來了”,但這一部分,後來反而變成整篇訪問的重點,“這和我原本講話的脈絡是不一樣的。”

  胡為真表示,“外交部”依據聯合早報的報道,做出強烈回應,但截至受訪時為止,並沒有人向胡為真詢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他感到非常意外。至於“外交部”指出,胡為真以往也有將個人意見置於同臺灣利益之上的發言,胡為真嚴辭否認,也希望“外交部”舉出實例證明。

  陳水扁妻子二○○三年訪問德國時,那是空前成功的,胡為真舉例表示,他接任駐德代表時,因為拜耳、高鐵等案,台德關係陷入空前低潮,但在同仁努力下,與德國的關係開始轉好,當時“經濟部長”何美玥帶來的商務考察團,甚至得到全團免安檢的禮遇,“外交官”是替臺灣做事,不可能因為個別政黨或個別領導人有所不同。

  然而陳水扁推動正名、制憲等運動,早在二○○四年選舉期間就開始,胡為真為什麼隱藏了這麼久?又是什麼因素促使他在這時發表意見?胡為真說,以往雖然有這類政治活動,但並沒有強硬地擴散到外交領域,“在外交上,我們以往始終是優先用‘中華民國’,退而求其次是‘台灣’,再來是‘中華台北’等”,但最近,要求外交領域配合的壓力愈來愈大。

  胡為真說,舉例而言,“中華民國郵政”原本是個通用在國際的名字,但現在連這個都要改掉,再加上近幾個月來連串的“去蔣化”動作,“對蔣公不敬,拆掉銅像這些都很令人傷心,所以選擇這時離開,我如釋重負。”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