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爾下台了 英國工黨失去明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2 10:40:14  


布萊爾下台了。他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仍要等候歷史做最後決定。
  中評社香港7月2日電/台灣退休外交官陸以正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說,六月廿七日,領導工黨風光執政十年的布萊爾,不情不願地讓出首相寶座,完全退出了英國的政治舞台。 

  台灣不熟悉英國政治制度的人會感覺很奇怪,因為繼任首相者是同樣隸屬工黨的布朗,自然並非政黨輪替。英國國會上議院全由世襲或新冊封的貴族組成,無須民選,職權有限。立法大權全掌握在國會下議院手中。但下院既未改選,也沒有投什麼票,怎麼輕易地就更換了首相呢? 

  這正是英國政治的特質。英國人慣對有不朽功勳的領袖棄若敝屣。歷史上最有名的前例,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波茨坦高峰會開到一半,英國大選變天,工黨的艾德禮取代了邱吉爾,使世人錯愕不已的故事。 

  這次布萊爾讓位,主要因為民意認為他過分配合布希總統的中東政策,以致英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陷入泥淖。近因則是前年五月下議院選舉,三大黨(另兩黨為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競爭激烈,此外還有三、四十個小黨攪局,各顯神通。 

  計票結果,工黨只得到三五%的選票,失去四十七席,在六百四十六席的下議院只剩三百五十一席,勉強過半。保守黨卻增加了卅三席,到一百九十五席;自由民主黨也增加了十一席到六十三席。去年地方議會選舉,工黨損失照樣慘重。接連兩次拉警報,自然使工黨上下充滿危機意識,不得不考慮換人做做看。 

  過去保守黨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大刀闊斧地掃除積弊,扭轉二戰後工黨左傾社會主義的許多措施,使英國經濟復甦,深得人心。布萊爾在一九九四年因前黨魁史密斯驟然病逝,由他繼任工黨領袖。一九九七年五月,靠他的應變急智與能言善辯,加上拋棄意識形態,改走中間路線的政策,才使工黨投閒置散十八年後,再度執政。 

  布萊爾聰明之處,在於他深知民心趨向。他不敢推翻佘契爾夫人的施政,自稱領導的是一個全新的工黨(the new Labour),內政上走“急進中間路線”(radical center)。但所有評論家都認為他實際是中間略為偏右。英國權威的《金融時報》甚至說他走的是民粹(populist)路線。十年來他提高稅賦,制定最低工資,保障同性戀者權利,在教改與國民保健各方都有新猷,並簽署歐盟條約,開始推動憲法改革,減低社會福利開支,都是有目共睹的成就。 

  照理說,下議院每五年才必須重選;但期滿前首相如認為穩操勝算時,得隨時奏請女王解散下議院,重新選舉。工黨共贏過三次大選,二○○五年的結果雖然很不理想,本屆下議員任期仍可拖到二○一○年五月才終止。布萊爾說過不止一次,他會做到任期屆滿之時。但黨內人心惶惶,導致布朗提前在今年五月的工黨全國代表大會裏發難,而密室協商的結果,布萊爾終於在五月十日宣布辭去黨魁職務,布朗順理成章地繼任,“逼宮”乃成事實。 

  依照英國傳統,財政大臣向來就是候補首相職務的第一順位。布朗做過十年財相,任期打破了一百八十年的紀錄。但他的個性與布萊爾恰巧相反,口才很差,人緣也欠佳。他就讀愛丁堡大學時,打橄欖球受傷,左眼失明,外出常戴黑眼鏡。布朗與布萊爾時代的同僚相處不甚和睦,以致他接事後,各部大臣紛紛求去,新內閣幾乎全部換血。 

  倫敦與台北相差七小時,星期三傍晚,布萊爾在下議院最後一次接受質詢,CNN全程現場轉播,我從頭看到尾。那是難得一見的演講比賽,本就狹窄的國會議事大廳裏擠得滿坑滿谷,前排資深的與後排資淺或角落裏小黨的議員們輪流起立發言。英國習俗不鼓掌而高呼“聽哪!聽哪!”(Hear! Hear!)表示激賞,從頭到底喊聲不斷。立法院真該把那場錄影帶一字不漏地譯成中文,分發給我們的立法委員,學學人家的措詞與禮貌。 

  最後發言者來自北愛爾蘭,他說布萊爾對英國最大的貢獻,是與北愛獨立黨“新芬黨”(Sinn Fein ,原意為“我們的黨”)達成和解,終止了百餘年來北愛不斷抗爭流血的獨立運動。布萊爾簡短致謝後步出議場時,全場不分黨派都起立致敬,掌聲雷動,實在感人。 

  布萊爾的好友布希總統早就替他安排好退休後的職位。星期三下午,聯合國總部和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同時宣布:布萊爾將以“四方代表”(指美、俄、聯合國與歐盟,後兩者並非國家,故稱四方)”名義,調解以巴糾紛,以促成巴勒斯坦建立獨立民主國家,與以色列和平共存為目標。這樣一個安排可使布萊爾遠離英國黨爭,不再為他領導工黨時,為接受政治獻金,曾呈請女王冊封捐款者爵位,使他們擠進上議院的“賣官鬻爵”醜聞影響。 

  布萊爾下台了。他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仍要等候歷史做最後決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