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洪奇昌掌海基會:兩岸思維或選舉炒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3 09:15:09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有點意外又不太意外,洪奇昌將接任“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在民進黨內被視為“西進派”,出掌“海基會”亦可謂順理成章。但正由於他對兩岸經貿有其見地,“西進昌”的大帽子也使他列名“十一寇”,以致被圍剿到連“立委”初選都過不了關。 

  這樣的洪奇昌,如今將接掌“海基會”,自是質疑四起。藍營“立委”認為他做不成什麼事,綠營高層則嗆聲他“會不會把台灣拿去賣掉”。但就台灣整體政局而言,關於此一人事任命,只有一個層面值得觀察:洪奇昌接掌“海基會”,能否為兩岸關係打開僵局?抑或只不過是民進黨對內拉攏新系、對外拉攏台商的選舉操作手段?

  “海基會”原本扮演兩岸“白手套”的角色。兩岸的交流之“手”如果願意伸出,則“白手套”自有作用;第一任董事長辜振甫任內的聲譽及影響力,甚至凌駕決策單位的“陸委會”之上。但是,政策上如果決定不再伸出兩岸交流之“手”,則“白手套”即成無用之物。海基會第二任董事長張俊雄任內有過什麼“業績”,讓人實在想不出來。也難怪,前“陸委會”主委蘇起說,民進黨執政七年以來,“陸委會不決策,海基會不談判”,誰來做都一樣。 

  “誰來做都一樣”的這個職位,民進黨府院高層卻挑了在“立委”初選中被圍剿倒地的新系大老洪奇昌來做。“西進昌”真的能為兩岸政策打開西進的趨勢嗎?還是如洪奇昌本人所自稱,其臨危受命只不過是為了“民進黨內此時需要團結,會盡最大努力配合政府政策”? 

  社論說,“西進昌”在民進黨內雖屬“非主流”,卻具改革形象。他和親民黨“立委”劉憶如聯手提出放寬企業投資大陸百分之四十上限的提案,一度衝進付委審查的階段,受到企業界的高度期望。當然,這個提案就和兩岸周末包機、貨運包機、陸客觀光等案一樣,從傳言今年三月間“春暖花開”,到“春天過了,燕子還是沒有飛來”,如今仍不見任何進度,甚至成為洪奇昌爭取“立委”連任提名時受到黨內攻訐的主要罪名之一。 

  洪奇昌在前任“閣揆”蘇貞昌的“蘇修”路線廣受爭議時即大膽直言,兩岸政策“以開放為主軸”的趨勢已經確定了。他以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的身分投書媒體,強調區域經濟崛起的情勢中,“台灣就會陷入邊緣化的困境”;又積極為業者請命,“我們的金融業已準備好西進很久了,只是一直欠個東風,請借一個東風給金融業吧,不要讓他們等到地老天荒”。 

  社論認為,以民進黨內倡議開放政策而堪稱特立獨行的洪奇昌,如今坐上了處理兩岸事務的重要職位。他過去呼籲“借一個東風給金融業吧”,如今在“海基會”的職權雖未必能呼風喚雨,但應不至於毫無影響力可言。問題是,他所欲效法的“海基會”“前輩”型範,將是喜好在舞台上扮演善用奇計孔明的第一任董事長辜振甫,還是恪守“陸委會不決策,海基會不談判”原則而默默無聲的第二任董事長張俊雄? 

  社論指出,台灣走到今天這一步,外在大環境的潮流已使台灣處於退一步即無死所的險境之中;而台灣領導人所步步經營者,仍無非選戰策略作多而已。眼前所見,正是一方面洪奇昌接“海基會”拉攏台商,另一方面游錫堃搞“正常國家決議文”煽動深綠的政治奇觀。 

  洪奇昌接下“海基會”,將會在“台灣不開放即將邊緣化”的認知下而力求一搏?或只是在“民進黨需要團結”的認知下而“配合政府政策”?這個答案所影響的,不只是洪奇昌本人的功過評價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