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七十周年 抗日英雄吉星文兒子蘆溝橋憑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5 12:48:36  


吉星文當年打出蘆溝橋事變的第一槍。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七七抗戰紀念日即將屆滿七十周年,現年五十歲的台灣跆拳道知名教練吉民立昨天專程從台灣飛抵北京,到七十年前的抗日古戰場蘆溝橋,憑弔其父吉星文將軍打響第一槍的聖地。 

  中國時報報道,七十年前的七月七日,日本軍閥藉口軍事演習的日兵失蹤,硬要強占中國軍隊營區,當時駐守北平市宛平縣的國軍團長吉星文堅不退讓,遂打出蘆溝橋事變的第一槍,中日之間大戰全面爆發,掀起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戰。

  數十年來,吉星文將軍哲嗣一直沒有機會從台灣到北京憑弔吉將軍率先抗日的蘆溝橋聖地。 

  現年五十歲的吉民立,是知名的世界跆拳道冠軍資深教練,現為世界跆拳道聯盟阿段師範高手,他長期在台北市第一女中執教,今天他將親往蘆溝橋事變的古戰場追悼抗戰殉難的中國軍民同胞,並在其父吉星文靈前獻花祭拜。

  另據大陸媒體報道,盧溝橋事變廣為人知,但鮮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事實上,在盧溝橋事變中,是他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從而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

  報道說,今天的年輕一代,對於吉星文其人,恐怕知之者甚少。他是位英雄人物,但也是位悲劇人物。說他是英雄,是因為在1937年7月7日爆發的盧溝橋事變中,他作為堅守宛平的駐軍團長,曾奮起抗日,為了保衛盧溝橋,保衛中華民族的尊嚴,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常言道:將門出虎子。吉星文是抗日名將吉鴻昌的侄子。1934年11月24日,吉鴻昌在北平英勇就義,吉星文感到悲憤交加。盧溝橋保衛戰表明,吉星文不愧是吉鴻昌的後代。

  當時,吉星文是宋哲元任軍長的二十九軍所屬第一一零旅(旅長是名將何基灃)第二一九團團長,駐守宛平。事變發生的次日下午,吉星文嚴正拒絕了日軍限令於當晚7時前投降的通牒,奮起反抗,下令官兵:“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

  在吉星文的指揮下,守衛盧溝橋上的一連戰士,與日軍發生激烈戰鬥,英勇慘烈。一位青年戰士,用大刀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壯烈殉國。守衛大橋北面的一連戰士,奮不顧身,殊死戰鬥,最後全連僅剩下4人,其余都為國捐軀了。

  從11日起,日軍以大炮猛烈轟擊宛平縣城及附近一帶,吉星文亦負傷,但他仍繼續指揮戰鬥,並指揮城內居民向城外安全地帶疏散。當日軍的迫擊炮彈落在發放賑糧的人群周圍時,吉星文大喊:“趕快散開!隱蔽!”與百姓生死與共。惟其如此,日軍對吉星文恨之入骨。他們提出所謂停戰會商的條件之一,就是撤換盧溝橋守軍,並指名道姓,要“接替吉團防務”。這當然被我方斷然拒絕。7月30日晚,吉星文團官兵揮淚告別宛平父老,撤退到長辛店,盧溝橋旋即淪陷。

  但是,保衛盧溝橋的壯舉,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吉星文也從此英名遠播,作為抗日英雄,受到人們的讚頌。戲劇大師田漢曾專門寫了話劇《保衛盧溝橋》,在各地上演,其中的吉星文團長,是用真名實姓出現在舞台上的。當人們看到北平學生跪在吉星文面前,痛哭失聲地要他保衛盧溝橋,他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即表示要誓死抵抗日軍,下令戰士開槍回擊時,無不為之動容。吉星文也就更加名震華夏。莊嚴的歷史是有情的。

  但是,歷史有情也無情。隨著鬥轉星移,歲月無聲逐逝波,在保衛盧溝橋的20余年後,即1958年,在人民解放軍萬炮震金門的戰鬥中,第一炮就擊中了金門國民黨守軍的司令部,其副司令被當場炸死,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吉星文將軍。當年的抗日英雄,竟這樣永別人寰,對他個人來說,不能不是個悲劇。其中的歷史教訓,是值得人們回味的。

  當年吉星文所以能血戰盧溝橋,彪炳史冊,很重要的原因,是受了華北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戰鬥打響的第二天,北平各界組織起“北平各界抗敵後援會”,並派人直接與吉星文取得聯系,增強其奮勇殺敵、至死不退的決心。慰勞品、救援物資更是源源而至。可以說,這是國共兩黨攜手,全民抗戰,團結御侮的先聲。吉星文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才在盧溝橋演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可惜的是,他沒有能夠順著這個潮流一直走下去。

  國共合作,曾經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造就了包括吉星文在內的無數抗日英雄兒女。

  吉星文(1908年-1958年)河南省扶溝縣人。早年投入族叔吉鴻昌部當兵,升至營長。1933年長城抗戰中因功升至團長。1936年擔任宛平城的守衛任務。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率部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與日軍血戰20余日。解放戰爭時期,參加內戰。國民黨政權在大陸被推翻後,去台灣。1958年8月金門炮戰中被炮火擊中,重傷致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