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創夏:深藍再拖累,馬英九必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6 10:02:41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中時電子報主筆黃創夏今天發表文章說,最近,一些深藍政客頻頻跳腳,他們對馬英九的“本土論述”不認同,對馬英九找詹啟賢入夥,很反彈,對於馬英九的“尊李”,更是差點氣到腦溢血……

  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這些深藍政客的反彈,同情他們的情緒,問題是,時代早就不同,深藍政客們,還要繼續迷戀“古戰場”嗎?

  應該是我還可以算是年輕的時候吧!有一次採訪當時民進黨負責文宣的陳文茜,陳文茜有一席話,讓我印象深刻。

  陳文茜當時感嘆朝野政黨不求進步,她說:台灣企業和社會,早就大步前進,迎向新世紀了,台灣的政客不但是“原地踏步”,還沾沾自喜,渾然不知時代已經變了什麼樣的新面貌。

  這段話,應該已經有十年以上的“年紀”了,很悲哀的是,用在台灣當前的大多數政客身上,依然適用。

  大多數的政客,總是活在經驗法則的慣性中,渾然不覺局勢的巨大改變!

  執政黨方面,經過了政黨輪替,掌握政權七年多了,總忘情不了過去對抗舊國民黨的那一套,每到選舉,就是“愛台灣”、就是要“討黨產”、就是又要再提“外來政權”、重提“台灣人的悲哀”、“台灣人 vs 中國人”……

  這個“敵/我”二分的“古戰場”,曾讓民進黨得以壯大、政權終於輪替。但民進黨的領導人依然活在那個“國民黨一黨獨大”的“虛擬世界”中,祇會消費著舊國黨的歷史罪惡,明明手中有公權力,卻還要搞個“公投”討黨產,甚至還效法舊國民黨的“行政綁樁”那一套,大搞割喉戰等老掉牙到不行的舊戲碼。

  舊國民黨的那些“八大公”、“九大老”還有那些深藍鷹派們,不但沉緬在過去“美好時光”虛擬世界裡,他們依然相信國民黨對地方派系掌控有十足十的把握,他們相信,國民黨的那一套老價值觀,放諸四海皆準,永遠不需要與時俱進,天天在作著班師回朝的春秋大夢。

  深藍本質上和民進黨的深綠,根本是同卵雙胞胎。兩方面的格局,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他們都信奉“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他們把對方當成敵人,恨,是他們的動力,他們或恨扁,或是恨馬,本質上都是對台灣無愛,因為他們的恨,台灣被板塊撕裂,快要被搞到烏煙瘴氣,萬劫不復了。

  有著這樣不知世界在變化的在野黨,難怪,民進黨也不需要放棄“古戰場”,二○○○年以來,每次選舉,國民黨總是搬出他們“京戲”的舊劇本,“八大公”、“九大老”總是再度粉墨登場,讓執政黨也可以用老戰法,好整以暇,再度痛宰。

  但是,氣候有變了,執政黨方面,依然迷信他們的古戰法,行政綁樁的“割喉戰”正進行如火如荼,在邱義仁的操盤下,泛藍鷹派根本還搞不清楚,基本盤早就不是泛藍大於泛綠了,而是泛綠遠遠大於泛藍。

  請看一個更細密的台灣選民結構分析,透露的正是馬英九的最大危機。

  馬英九團隊中,不乏許多專研選舉與民調統計的學者,部分成員統計分析自一九四九年地方自治以來,台灣地區的一萬四千個投開票所,五十八年以來的選舉結果,對台灣選民投票的“慣性”有了更細密的解讀。

  根據粗略統計,在台灣約有一五%的選民,一輩子都不投票,有五%的選民,慣例上不投票(除非有重大議題,才會讓他們走出家門)。在一對一的對壘中,約有三二%的選民,必然投給泛藍候選人;約二八%則是必投給“黨外與民進黨”。

  扣除這些“基本盤”後,藍綠的消長在剩下的約二○%的“中間選民”,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成選民中,約有八%是真正的“策略性投票的中間選民”。他們是一群自有主見,會根據“綜合判斷決定意向”的“理性選民”;另外有一二%卻是“沒有主見,靠派系與樁腳才能動員的選票”。

  在過去,由於國民黨的威權政治,八%的理性選民,基於追求民主價值,較傾向支持民進黨與黨外,至於那一二%“樁腳票”,在國民黨過去的“恩庇—侍從”結構中,通常是泛藍的鐵票。

  整體而言,扣除永遠不投票的選民群,慣例上,政黨輪替前,泛藍對上泛綠,正好是慣稱的“五五對四五”,泛藍基本盤大於泛綠。

  政黨輪替以來,這個結構正在逐漸改變當中。八%的“理性選民”對於黨外與民進黨,有著長期的情感,雖然對當今的執政可能有所失望,但對於國民黨的“半調子改革”依然疑慮。“如果一味相信這些人會因為民進黨執政失敗,就必然投給國民黨,這是自欺欺人,昧於事實。”馬英九團隊中,參與總體戰略設計的人士如此分析,“除非,馬英九能讓這群人相信,馬英九有能力帶領國民黨展現出新思維與新價值。”

  而在一二%的“樁腳票”中,國民黨已經失去了行政資源之下,馬英九團隊認為:“基本上民進黨更有優勢掌握,行政資源灑下去,和國民黨的『革命情感』祇好擺一邊囉!”此消彼長,馬英九團隊對二○○八大選的總分析,和一般的認知完全不同。

  在馬英九陣營,管控策略大局的核心幕僚指出:“基本上,應該是把馬英九設定在『落後』方,不能再迷信『泛藍大於泛綠』,應該是『綠已經大於藍』,但還有爭取『中間』區塊的空間。馬英九不該是『守』,而是要自居於『逆勢仰攻』來布局。”

  在此思維中,文宣戰略上,馬英九推出“馬蕭配”、“新本土論述”、“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尊李登輝”……等等,就是想要爭取那八%選民對馬英九與國民黨“有所改變”的認同。(引用自一○六一期《新新聞》封面主文。)

  換言之,針對這八﹪的“理性選民”,馬英九正想要嘗試爭取的戰略是“不是敵人、就是朋友”,不能再把這些本來就對老國民黨、深藍政客不滿的選票,推卻到門外去。

  至於那一二%的樁腳票呢?台灣的派系和樁腳,有奶就是娘,絕對會以多數比例,倒戈到行政院的“每周一利多”啦。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問題,緊抱深藍,馬英九就是只能掌握那三十二﹪的基本盤。但謝長廷有執政優勢與行政資源護航。就算那八﹪“理性選民”因對民進黨執政失敗而失望,但只要深藍繼續張牙舞爪,基於長期的投票慣性,這八﹪的“理行選民”更不可能投給馬英九,他們,可能不投票,也可能基於長期情感,“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

  就算國民黨有縣市長十六席的優勢在,能在那十二﹪的樁腳票,和行政院的“割喉戰”打到平分秋色,各佔六﹪(坦白說,這將是極高難度的不可能任務),整體加總,泛藍是三十八﹪,泛綠是四十二﹪。馬英九幾乎是敗定了。

  除非,馬英九有辦法得到那八﹪的“理性選民”的認同,才有五五波的機會。

  深藍的那些鷹派,局勢這麼明朗,還要繼續迷戀著那種“敵我二分法”的古戰場嗎?會拖垮馬英九的,絕對正是這些深藍的“抱殘守缺”的“貢獻”。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