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誰能締造有願景的未來最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9 10:48:10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儘管謝長廷表態還要等民調出爐才決定副手人選,但這應只是讓各方都有台階下的動作,在蘇貞昌日前正式宣布退出副手角逐之後,如果不出其他意外,民進黨應該就是“謝葉配”了。換言之,二○○八朝野陣營的對戰組合可以說大致已底定了,從民調初步的反映即可看出目前有不少比例的民眾仍選擇觀望,對這個兩組對戰組合是可展開初步的觀察了。 

  對朝野陣營而言,副手問題之所以會困擾那麼許久,關鍵即在於人選誰屬確實能牽動選局,特別是正副人選所塑造出的想像空間,可以營造一定的勝選氣勢,例如二○○○年的陳呂配即成功塑造了兩性共治的想像空間,而二○○四的連宋配即是塑造了泛藍大團結的想像空間。前瞻二○○八,對藍綠陣營而言某種程度上都是暫時歸零的一年,主導台灣政局六、七年之久的李扁連宋四人,某種程度上都不能再左右選局,因而謝葉配與馬蕭配究竟能營造怎樣的想像空間?是個饒富趣味的課題。 

  社論說,先看較早成局的馬蕭配,儘管這組人選最近一直繞著什麼本土論述、深藍反彈等話題繞,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些動作最多只是補強,甚至是在打預防針。本土亦或認同議題本來就不是藍營的強項,他們也不可能真的滯留在這個綠營擅長的戰場上等著挨打。馬蕭配真正所想要塑造的想像空間,應該就是“治理能力”!這組配對會在第一時間讓人感到意外,並不全是蕭的路線與立場,而是馬蕭兩人除了族群背景外,彼此的重疊性其實遠大於互補性,特別是他們兩人都是技術官僚與行政首長出身,蕭雖短暫擔任過黨職與“立委”,但財經首長的形象卻蓋過其他,而這或許就是這個組合最想要達成的效果。 

  純就選戰的考量而言,這個組合可以讓人期待地方其實並不多,馬蕭兩人口才其實都不佳,也都不是在造勢台上善於煽起群眾熱情的人物,但這種特質也同樣很難讓對手煽起對立的情緒。換言之,馬蕭所可能喚起的想像空間,或許是在一九七○﹣八○年代締造過經濟奇蹟的國民黨,而不是這幾年被黨產、黑金、內鬥所纏身的國民黨。當然對這種召喚能產生感覺的選民,很大一部分還是比較老世代的選民。 

  相較於馬蕭配,謝葉配所能召喚起的想像空間則完全不同。謝葉兩人在路線上沒有分歧,代表正綠旗出征也不會有爭議,而他們在背景上也確實能夠達到互補的效果,包括能夠延續陳呂配的“兩性共治”理念,還加上了閩客合作的“族群共榮”訴求,這兩點或許都是蘇貞昌所不及的。當然最重要的是,謝葉配所召喚起的想像空間,還是那個大家所最熟悉的民進黨,那個在一九八○﹣九○年代反抗國民黨權威、有民主與改革的論述能力、卻又不斷橫遭打壓與磨難的民進黨,而不是在執政後陷入政績難堪、沉淪貪腐的民進黨。謝葉兩人先後經營南台灣的高雄市,為民進黨守住了這個最關鍵的基地,謝長廷又一直與陳水揙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他選擇與葉菊蘭組合,不僅破了陳水扁操縱平衡槓桿的棋局,也有效的與扁達成若干區隔。當然,與馬蕭配一樣,能夠燃起這種想像空間的,也還是比較老世代的選民吧! 

  社論說,當然,現在也可以重新回頭看看,為何馬謝兩人都不樂意他們早先最被矚目的組合。理由其實也不複雜,馬王配或者謝蘇配,或許在部分支持者眼中是勝選的夢幻組合,但問題是他們四人都是爭取“一哥”的人選,擔任副手可能都自認是“屈就”。這種心理動機將使得這種強行送做堆的組合,在“派系結盟”的意義上遠大於“人選搭配”,它所產生的化學變化很可能不會是肝膽相照,而是權力分贓甚至是權力衝突,屆時沒有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事小,若是產生相互抵消的效應可能更糟。而蕭萬長之於馬英九,或是葉菊蘭之於謝長廷,都是不可能產生這種疑慮的。 

  民進黨的副手爭議可能還會吵一陣子,但最後結論應不致再讓人意外,而這個問題也確實沒必要拖太久。畢竟接下來怎麼讓已確定的人選搭配,創造出富前瞻性的想像空間,恐怕才該是重點。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