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溫家寶:按最高標準補償分洪災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4 19:38:04  


7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安徽視察淮河汛情。圖為溫家寶在受災群眾安置點詢問避水群眾的生活情況。(中新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進入7月份以來,淮河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全流域洪水。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一起來到安徽阜陽,慰問奮戰在抗洪救災一線的廣大軍民,了解受災群眾的安置情況,並對下一步抗洪救災工作作出部署。

  據新華社報道,上午9時30分,溫家寶一下飛機,就坐車一個半小時,趕往臨泉縣迎仙鎮。這個鎮前幾天遭遇了特大暴雨侵襲,155個自然村被水圍困。為了安置群眾,全鎮設置了21個安置點。總理十分惦念受災群眾的生活。在迎南村移民安置點,他走進臨時搭建的帳篷裡,拉住村民安喜學的手,坐在簡易床上詳細詢問:一天三頓吃些什麼?有沒有幹淨的水喝?在安置點醫療室,醫生正在為80多歲的安老太太看病。暴雨來臨時,安老太太家裡的人到外面打工去了,是村支書在房屋倒塌之前把她背出來的。溫家寶問老人:“什麼地方不舒服?”老人渾身發抖,說不出話來。醫生說:“主要是受了驚嚇,還有一些感冒。”總理緊緊握著老太太的雙手說:“不要害怕了,我們都來了,你病好了,我們才安心。”由於雨水浸泡,很多村民患上了皮膚刺痒的病症,總理向醫生詳細詢問了藥品供應和治療的情況。溫家寶一再囑咐當地的負責同志,當前救災工作最要緊的是抓好三件事:一是飲水安全,對水質要檢測;二是防病治病,特別要注意防治流行性和傳染性疾病;三是房屋修繕,被水浸泡的房屋必須經過鑒定安全後,才能讓群眾住進去。

  直到下午1點,溫家寶簡單吃完午飯後,又冒雨趕到了王家壩閘。阜南縣王家壩閘素有淮河防汛“風向標”之稱,是蒙窪蓄洪區進洪控制閘,原建於1953年。2003年淮河大水後,重建了控制閘工程。安徽省負責同志匯報了王家壩閘及其他治淮工程的情況。溫家寶說,國家規劃確定的19項治淮工程已完成13項,在這次抗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加大投入,加快工程進度,完成余下的工程,盡早發揮作用。全部完工後,要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進一步統籌研究淮河治理的長遠之計。

  溫家寶登上王家壩閘總控室,詳細詢問了泄洪的情況。阜陽市負責人告訴總理,7月10日,王家壩開閘分洪,蒙窪蓄洪區18萬畝耕地受淹,但沒有一個人傷亡。現在蓄洪區近16萬群眾住進了100多個莊台和4個保莊圩裡。望著蒙窪蓄洪區內的汪洋澤國,溫家寶飽含深情地說,我們的人民真好啊!為抗擊洪水,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舍局部顧大局。國家防總果斷採取分洪措施,實踐証明是正確的。安徽省執行國家防總的命令,為上下遊的安全作出了貢獻。

  離開王家壩閘,溫家寶來到蒙窪蓄洪區內看望群眾。沿路隨處可見被水淹沒的莊稼。住在王家壩鎮保莊圩的農民孟慶金,種了10多畝地,本指望今年秋季有個好收成,如今莊稼受了災。溫家寶握著孟慶金的手說:“為分洪,你們作出了貢獻,黨和政府感謝你們!按照分蓄洪的規定,對你們的損失要有補償。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要按最高的標準給你們補償。”在王家壩鎮和諧村解放莊台,溫總理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他一一詢問大家有什麼困難和要求。溫家寶說,恢復生產首要任務是抓排水。水不排心不安。他隨即吩咐發改委的負責同志從外地調撥排水設備支援安徽。二是抓緊搶種,因地制宜搶種適宜的作物。要結合良種補貼政策,給農民供應良種。水退了,有房住,地裡有莊稼,才叫安居樂業。同時,要抓緊修復路、電、水、通信等基礎設施。

  李郢村劉郢莊台有群眾48戶,溫家寶2000年7月曾經來過這裡。雖然已經過去7年,溫家寶一上莊台,村民們還是一眼就把他認出來了。村民郎秀芳說:“總理你還去過我家呢,請你再到我家看看。”說著就拉起總理的手。村民們向總理念叨這七年的變化,免交農業稅、糧食直補、免除學雜費……日子好過了,抵抗災害的能力也強了。溫家寶說,關鍵是這些政策已經制度化,不會再變了。

  在淮河大堤上,溫總理看望了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安徽省武警總隊的官兵。他勉勵廣大官兵發揚不怕疲勞、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精神,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晚上8時30分,已經連續工作了十來個小時的溫家寶不顧勞頓,主持召開了淮河防汛抗洪救災工作座談會,聽取了安徽省以及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的匯報。溫家寶充分肯定了前一階段抗洪救災取得的成績。他指出,目前,全國的主汛期剛剛開始,必須做最困難的準備。要加強領導,科學防洪,依法防洪,調動一切力量,發揚抗洪精神,做好今年防汛抗洪工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