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國民黨能摧毀民進黨的民粹戒嚴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8 11:28:51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適逢臺灣解嚴二十周年,民進黨日前舉辦“重返龍山寺”活動,模擬當年要求解嚴遭警方團團包圍吃“解嚴包”的場景。《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一九八六年五月發起“五·一九”綠色行動,反戒嚴群衆被鎭暴員警層層包圍十多個小時,許多民衆自掏腰包買了肉包等食物丢進封鎖線內,後來被稱為“戒嚴包”。 

  社評說,舞臺上播放一樣的禁歌,衆人披着相似的漆字布袋袍,從“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總統”參選人、黨主席到“立委”,幾乎擠爆舞臺。昔日的救命包,如今吃在嘴裡不知還是不是那個味,反正依舊被“國安”隨扈擋在封鎖線外的群衆,冷眼旁觀這出政治大戲,心頭肯定不是滋味。 

  當年領導黨外流血抗爭的鬥士如今安在?施明德、許信良、林正傑之輩,一個個自我放逐,遠離民進黨,反而是一群耍嘴皮的律師坐享他們犧牲奮鬥的成果。麵粉在漲價,錢包在縮水,當年扔包子的群衆已經是滿頭華髮,節衣縮食養出這麼一窩蠹蟲,情何以堪? 

  社評指出,戒嚴,儼然已成了國民黨擺甩不掉的原罪,謝長廷宣稱:“過去殺人、強姦婦女的政黨不適合再當家。”被史學界批為胡說八道之後,又辯稱,他走的是菩薩道,“為了衆生造口業,沒有關係。”倒是作為當事人的李登輝在解嚴論壇說了兩句公道話,肯定蔣經國當年解除戒嚴的決定,“是一個歷史性決定”,“也是一個領導人在面對變局時所做出勇敢而果斷的前瞻性決定”。 

  若非蔣經國下令,冒險組黨的民進黨根本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李登輝故然是在爭取中間選票,但說的畢竟算句人話。臺灣解嚴,是全體臺灣人民,所有本土和外省的民權鬥士,甚至包括蔣經國本人的順應時勢,共同開拓出的新紀元。光是一個李敖,就曾庇護過多少民進黨的大老?媒體在臺北市街頭拍下的塗鴉,卻啼笑皆非地總結了這段恩怨:慶祝解嚴二十周年,紀念戒嚴七周年。 

  社評表示,國民黨“立院”黨團以謝長廷心中仍帶有恨來回應謝長廷造下的口業。這實在是高估了民進黨的道德。謝長廷心中,民進黨心中,有的只是對權與利永無止境的貪婪。為了滿足這種貪婪,他們可以把凝着血和淚的民主果實,變成撕裂族群的祭品。血腥的語言已經出場了,血腥的動作必然醞釀在後。謝長廷那一席話說明他與陳水扁根本是一丘之貉,豈能抱有幻想? 

  解嚴二十年,是臺灣人的身、心、靈得到釋放的二十年,可以盡情呼吸自由空氣的二十年,重拾尊嚴人權的二十年。政黨輪替後的七年,卻是民進黨大肆貪污腐敗的七年,大肆搞垮民生經濟的七年,大肆挑弄族群,人為製造仇恨幻覺的七年。 

  當年發動黨外運動的忠貞之士全都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民進黨的權力核心,甚至投入藍營的懷抱,國民黨式的戒嚴剛結束,民進黨式的戒嚴又登臺,臺灣的命運,多厄矣!據過來人回憶,所謂的戒嚴時期其實只是“戒三四成的嚴”,那時治安良好,人民還算安居樂業,雖然沒有言論自由,但幾乎是一個夜不閉戶的社會。反觀解嚴後的今天卻民不聊生、餓寒興盜,民衆晩上出門比過去還要提心吊膽。這還眞算是解嚴的一大諷刺。 

  社評認為,馬謝二人獲得國、民兩黨提名,時間相差無幾,作風卻大異其趣。馬英九勤走基層,徹查積困之弊,一波波的具體政見和執政藍圖相繼推出;謝長廷的全部工作則是抵擋弊案調查,順便朝國民黨和馬英九潑糞,卻始終看不到他對任何問題提出完整周延的政見和具體改革的構想。馬英九面對現在,暢想未來,主要屬於建設性;謝長廷歪曲過往,煽風點火,完全屬於破壞性。 

  二十年前,用血肉身軀衝撞當局的民進黨創建者結束了國民黨的威權戒嚴。不知道二十年後,已淪為在野黨的國民黨重建者,是否有這樣的勇氣和智慧,去摧毀高居廟堂的民進黨敗類一手營造的民粹戒嚴?否定之後再否定,歷史的腳步,從來都是在死亡的灰燼中走向新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