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英美“特殊關係”樁腳開始鬆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0 10:53:47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英國和美國常用“特殊關係”來形容彼此的同盟關係,這種關係在剛卸任的英國首相布萊爾當政期間還有所加強。但自工黨領袖布朗上臺以後,英美“特殊關係”的樁腳似已開始鬆動。種種跡象顯示,布朗很可能會稍稍疏遠美國。這從布朗出任首相後選擇的首個出訪國家以及英國政要發表的言論都看得出來。 

  布朗就任英國首相後,打破傳統,出訪的第一個國家竟不是盟國美國是德國。有德國媒體用《布朗首先訪問柏林而不是華盛頓》為題,突出報道這件事,指出這是英國有意發出重視歐洲的信號。 

  七月十六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布朗首相會晤時,雙方強調的就是進一步深化兩國在歐盟和國際問題上的合作。 

  布朗表示,英國政府準備推動議會盡快批準新的歐盟條約,他還說英國將重新檢討其不加入歐元區的決定。 

  社評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英建立了所謂的“特殊關係”,自從“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這種特殊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英國成為美國的鐵杆盟友。反而由於德國堅決反戰,英德兩國關係開始疏遠。不過,默克爾上臺後推行平衡外交,使德英關係改善。布朗上任後選擇首訪德國,和默克爾大談合作,預示今後英德關係將繼續改善。 

  訪德之後,布朗跟着訪問法國,同法國新任總統薩科齊會談。也顯示出布朗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優先考慮。 

  由於美國總統布什離卸任的時日不多,便給了布朗考慮首先要同歐洲領導人建立穩固關係的時機。傳統上,德國與法國關係更緊密,但布朗疏離美國,是否意味着布朗想在英國、法國和德國之間建立起某種新的“軸心”,這肯定會引起美國對這種意圖的敏感猜測和不安。 

  社評說,英國新任外交國務大臣馬洛赫·布朗勳爵接受了上任以來的首次專訪。他指出,英國應該建立“更加中立”的外交。他說:“布朗與布什的關係不可能像前首相布萊爾與布什那樣密不可分,他們的關係是由伊拉克戰爭的環境造就的。” 

  他特別強調,首相必須超越英美的“特殊關係”,擴寬自己在世界範圍內的夥伴圈子。這就需要布朗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德國總理默克爾這樣的歐洲領袖建立友誼,另外對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經濟新興體也應重視。 

  在伊拉克戰爭中,英軍的人數和武器裝備僅次於美國,人員傷亡數字也緊隨美國居第二,這正好印證了美國和英國的“特殊關係”,以至於布萊爾本人經常被稱作布什的“哈巴狗”。由於英國民衆將英國參與伊戰視作布萊爾犯下的重大錯誤,布萊爾的固執參戰,才惹來工黨議員衆叛親離,逼得布萊爾不得不辭職。布朗適當疏遠美國,就是為了迅速走出布萊爾的陰影,以凸顯英國的自主外交,並非事事對美俯首聽命。 

  社評表示,無疑,英美關係根深蒂固,布朗政府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整、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對美關係。布朗表現出更加重視歐洲,只是為了矯正前任在處理歐美關係時的失衡,改變因過於依附美國而令自己陷於被動的狀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