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張智新:日本政壇變數與未來中日關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0 11:11:15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中國首都經貿大學副教授張智新的文章說,日本參議院選舉業已拉開帷幕。輿論普遍認爲,這場選舉是對上台十個月的安倍晋三內閣的一場“審判”。安倍能否在這場“審判”中順利過關,如果不過關又將使日本政壇産生何種變數,這些變化又將對未來中日關系産生何種影響,是日本政情觀察者關注的焦點。

  這次參議院選舉,執政兩黨——自民黨和公民黨擁有58個非改選席位,尚需64個席位才能確保過半數,其中自民黨應至少拿到45個席位。而在野黨過半數還需59個席位。

  文章分析,針對內閣醜聞不斷和養老金紀錄丟失等帶來的不利形勢,特別是媒體頻頻亮出“後安倍時代”字眼的負面氛圍,安倍及時調整了應對策略:

  安倍爲挽頽勢多方努力

  其一,在聲勢上由窮于應付、强作鎮定改變爲絕地反擊、破釜沉舟,先是發出不會因爲參院選舉失敗就下台的强烈聲音,接著又針對選舉不利形勢,散布若敗選將提前舉行衆院大選的口風,以此警示日本選民可能出現的混亂後果;

  其二,在選舉議題上,及時從以“修憲”、“脫離戰後體制”等空泛政治口號爲重心,轉變爲以重建養老金制度、改革教育和公務員制度等切合實際的國內民生問題爲重心,有意淡化包括“海外派兵”、集體自衛權等容易招致爭議、分散票源的議題,而將“修憲”等作爲居中策應的靈活議題;

  其三,在候選人推舉上,刻意挑選那些既能反映自己政績、又能代表自己政治主張,同時還具有吸引民衆眼球的個性特征的人物,如67歲的中山恭子,既是在解决朝鮮綁架問題上長期奔走的首相輔佐官,又是政壇上曆練已久的女性;47歲的佐藤武久,是曾擔任日本支持伊拉克重建部隊長官的年輕軍人,可以讓新任防衛相、有“美女政客”之稱的小池百合子爲之站台輔選。

  盡管安倍做出相應調整,幷將繼續爲選舉不遺餘力地打拼,但是由于受內閣連綿不斷的醜聞拖累,特別是5000萬份養老金交納紀錄離奇丟失的報道,更是激起無數日本民衆的憤怒和絕望,在野各黨緊緊抓住自民黨的這一“痛處”大做文章,形成合力圍剿和痛打落水狗之勢,讓這場選舉的議題脫離安倍需要的軌道而紛紛向養老金問題集中,以致媒體稱這場選舉爲“年金選舉”,加之上任10個月來安倍在國內民生領域的改革措施更是乏善可陳,因而安倍在此次選舉中鮎魚翻身機會十分渺茫。

  文章說,現在問題是,如果自民黨在這次選舉中慘敗,安倍能否保住相位。其實,安倍所謂“敗選也不下台”的表態,無疑是建立在“小敗”而非“慘敗”前提上的,而且更多的是給自己打氣;至于“如果敗選將解散衆院提前大選”的口風,則完全是一種選舉策略:一旦真的慘敗,安倍恐怕既沒有2005年小泉豪賭的膽量和策略,更沒有當時因郵政民營化改革帶來的巨大民意支持。

  而且,自民黨內各派現在因爲需要一致對外而表面團結,一旦選舉慘敗,包括一直蓄勢待發的麻生太郎等恐怕就要糾集各派開展“逼宮”了,以小泉爲影子後盾的最大派系町村派(原森派)能否一直力挺安倍,恐怕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謹防又拿中日關系打牌

  從自民黨內目前態勢看,安倍具有出身豪門、戰後出生加上鐵杆右翼三重身份,其競爭對手麻生太郎同樣出身豪門,而且右翼色彩絲毫不比安倍遜色,不過安倍的優勢不僅在年輕,還在于持重謹慎且善于機變,相比之下,麻生雖然比安倍年長12歲,却是一個管不住嘴巴的“性情中人”,“擁核論”、“亞歐民主弧帶”、“日本單一民族論”、“朝鮮人更改姓名幷非日本强迫”等“高論”均出自此公之口,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功夫不僅日本朝野,亞洲各國也均有領教。

  盡管麻生最近出版的新書《無以限量的日本》中對中國崛起表示歡迎,但從其諸多言行可以想象,一旦麻生真的取安倍而代之,面對自民黨在國內低迷的人氣,他的亞洲强硬政策理念必將付諸實施,在對待中韓等鄰國曆史、領土問題上重歸小泉路綫是其方便的選擇,在中日關系上打牌以凝聚國內民心、提升民意支持也會是其考量之一。

  社評指出,如果安倍能够勉强頂住黨內壓力而繼續執政,那麽潜心致力于包括養老金、公務員、教育等內政改革,繼續推動“修憲”、“入常”等無疑將是安倍的工作重點,但面對日漸下滑的民意支持,圓滑騎墻的安倍既然敢于在歐盟對華軍售禁令解除、中國加入G8等問題上說“不”,也能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做出“貢品代替參拜”的舉動,相信會繼續在對華問題上采取剛柔幷濟的兩手,雖然貿然采取刺激性舉動的可能依然很小,但打中日牌以轉移國內視綫的沖動恐怕難以消除。

  一句話,從以往的經驗看,日本經濟低迷、民意萎靡之時,也往往是政要們借對外强硬以挽回人氣、轉移視綫的良機。日本參院選舉後國內政局如何變動,有關政要是否會拿中日關系打牌,值得觀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