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癡人說夢 台軍制訂“毒蠍”計劃欲偷襲上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2 13:43:33  


漢光軍演中台軍雄風II導彈飛向海上目標。(資料圖)
  日前,台“國防部長”李天羽竟然公開要求台軍效法日軍當年偷襲珍珠港的精神,被一些島內媒體解讀為台軍可能要制訂偷襲上海的計劃。 

  為實現攻擊大陸戰略目標的所謂“毒蠍”計劃,近年來,台軍不斷強化“陸、海、空”三位一體的進攻能力。然而,“毒蠍”計劃更像是台當局的“黃粱美夢”,因為該計劃不僅在實施手段上存在缺陷,而且也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 

  “國防部長”教導基層軍官效法日軍偷襲珍珠港 

  據臺灣媒體報導,日前,台“國防部長”李天羽教導台軍中下級軍官要“志存高遠”,效法日軍當年偷襲珍珠港的精神。李天羽說,當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並不是日軍總司令等高級將領的構想,而是由一名少校參謀提出來的,因此,台軍基層幕僚也要效法這種精神。換言之,就是膽子要再大一點。 

  雖然李天羽沒有點明“膽子再大一點”的含義是什麼,但身為退役中將的國民黨立委帥化民卻一語道破機關。帥化民質疑道,這根本就是胡鬧,一個“國防部長”怎麼會提這種案例要求幕僚學習,“難道是要以偷襲珍珠港為例,研究偷襲上海的計劃嗎?” 

  其實,李天羽的言論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早在2002年10月,台軍就間接承認“國防部”已制定了“毒蠍”作戰計劃,旨在攻擊大陸戰略目標。該計劃將攻擊目標分為五類:一是大陸沿海、長江與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城市,如上海、廣州、天津、大連等。二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政治與軍事指揮中心,如北京。三是大陸腹地的重要民生設施,如三峽大壩等。四是重要軍事目標,如機場、雷達站和港口等。五是網路、通信中心。 

  分析人士指出,台軍制定的“毒蠍”計劃,僅僅是台軍構建所謂“決戰境外”能力的一部分。陳水扁上臺後提出了“拒敵於境外”的攻勢作戰思想,即從之前的以防禦為主,轉變為以“先發制人”的進攻為主。這意味著台軍企圖用進攻性武器來破壞大陸“以武止獨”的能力。 

  超音速導彈研發完成網路戰水準不斷升級 

  從“毒蠍”計劃的內容來看,要達到攻擊大陸戰略目標的目的,需要綜合提升台軍的進攻水準。近年來,台軍的軍備建設正在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並通過五種手段來實現這一目的。 

  首先,提升空中作戰平臺的對地攻擊能力。目前,台空軍已經完成了對在1992年購買的F-16A/B戰鬥機的升級,使之能夠發射AGM-88反輻射導彈。該型導彈能夠通過跟蹤敵方雷達波束,來毀壞敵方裝備有雷達的防空系統。 

  據透露,台軍的飛行員已經在F-16A/B的模擬機上進行過多次電腦仿真攻擊,將目標鎖定為大陸沿海的雷達基地。與此同時,為了增加台軍戰機的航程和作戰半徑,台軍還在謀求從美國購買加油機。一旦獲得加油機,台軍聲稱,將能夠對大陸的縱深地帶進行打擊。 

  導彈研發也是臺灣加強“毒蠍”計劃實施能力的一個重點。去年年底,台媒體透露,台“國防部”正在建立一支部署在外島的“戰略部隊”,配備射程介於600至1000公里的導彈,可攻擊大陸的範圍超出以往台軍局限的455公里。台軍正通過引進更好的技術,希望將導彈射程延伸到2000公里,“據稱可以打到北京”。 

  而從台軍的導彈研發情況來看,這支部隊很可能配備的是“雄風二E”型地對地巡航導彈。據悉,“雄風二E”型導彈的射程為600公里,如果部署在外島,可以涵蓋大陸東南地區,如果射程增加到1000公里,則可以把上海也涵蓋在射程內。此外,台軍還在展開高度機密的“逖靖”導彈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生產120枚射程達1000公里的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以及射程達2000公里的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 

  發展海上遠程打擊能力是台軍的第三種手段。目前,台軍方已完成“雄風三”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研發,該型導彈主要用來阻截大陸的海上攻擊。台軍方聲稱,“雄風三”導彈的速度可達兩倍音速,射程達到600公里,其所具備的高速飛行與遠距離投射能力,足以威脅大陸浙江、福建、廣東東部的水上活動,也可以攻擊這一帶港口內的船隻與設施。 

  當然,光靠導彈和戰機等先進武器,不足以完成台軍的“毒蠍”計劃。近年來,台軍還加強了特種部隊的滲透能力,試圖將特種部隊打造成能夠執行“攻勢作戰”任務的“利刃”部隊。據臺灣媒體透露,台軍專門擬訂了名為“晨曦”的子計劃,妄圖在兩岸開戰後,派遣特種部隊分別從我東南沿海和西南邊境秘密潛入,並與在大陸潛伏的情報組織接頭,對一些江河大壩的發電機等部件進行破壞,使之無法洩洪。 

  另外,台軍認為,網路技術在大陸的普遍應用,也給台軍帶來“重創”大陸的機會。因此,台軍近年來不斷研究網路戰手段,已發展電腦病毒近2000種,並多次在“漢光”軍演中使用電腦病毒進行攻防演練。台軍還專門組建了“老虎”部隊,企圖通過網路對大陸發動病毒戰進攻,癱瘓大陸的資訊系統。 

  台軍設想是“癡人說夢” 

  有分析指出,儘管台軍對於進攻大陸“浮想聯翩”,但基本上屬於“癡人說夢”。例如,雖然台軍對所謂的導彈計劃充滿信心,但實際上,這些導彈能否最終如願部署,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美方不願提供關鍵技術,“雄風二E”導彈的研發已經遭遇瓶頸。所謂的關鍵技術,指的是效率更高的引擎,以及精密度更高、更微型化的導航系統,以提高命中的精准度,並增加導彈射程。台島內人士據此分析認為,“雄風二E”導彈即使“批量生產”,實際部署的數量也不會太多。 

  “雄風三”巡航導彈的制導系統也缺乏有效的方式。目前,巡航導彈的制導方式主要有三種:衛星制導加地形匹配制導,單純依靠地形匹配制導,以及地形匹配加地面引導。由於台軍沒有自己的定位導航衛星,因此第一種制導方式顯然不太可能。第二種方式需要台軍事先掌握大量的有關大陸的詳細地理和地貌資訊,這也不太現實。第三種制導模式需要台軍特種部隊深入大陸內部,為巡航導彈提供目標指引,這顯然也是極為困難的。 

  至於台軍依靠通過戰鬥機深入大陸腹地進行打擊,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台軍目前沒有遠端轟炸機,其裝備的F—16戰機飛行半徑為900公里,“幻影”戰機飛行半徑為1200公里。臺灣距三峽大壩至少有1500公里,幻影戰機要加掛3個副油箱才能保證飛回基地。這樣一來,戰機的靈活性將大大降低,穿越1500公里的防空網無異於飛蛾撲火。 

  而在臺灣外島部署所謂的“戰略武器”對大陸發動打擊,就更加難以實現。臺灣一名軍事專家曾指出,從臺灣與大陸各個戰略城市的距離來觀察,將導彈部署在外島,即便可能威脅到北京,這些導彈的生存能力也將面臨“嚴重問題”。部署在外島雖然有延伸射程的好處,但也會讓導彈失去隱秘性,使導彈可能先被“外科手術式的攻擊”毀滅。 

  美不願台軍擁有攻擊型武器 

  對於台軍不斷發展攻擊型武器的做法,美國一向持反感態度。前美太平洋總部司令法倫上將在任內就曾多次強調,臺灣不應當擁有攻擊型武器。 

  日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通過臺灣媒體,再次轉達了美方對台軍發展攻擊型武器的“嚴重關切”。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薄瑞光近日在臺北安排媒體見面,他在記者會上引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韋德甯的政策談話,指出臺灣應該發展防禦性武器,而不是攻擊型武器,並強調這是國安會和國務院的共同意見。 

  《聯合報》還引述美國消息人士的話說,美國政府對“雄風二E”巡航導彈的部署情況“極為關注”,認為這種可以攻擊大陸陸上目標的攻擊型武器,有挑起台海軍事緊張的可能,美方將“採取步驟”,要求臺灣放棄包括“雄風二E”在內的幾種攻擊型導彈。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主要擔心在於,一旦台當局擁有了可對大陸進行打擊的所謂“反制”武器,將更加有恃無恐,甚至可能會主動挑起兩岸爭端,令局勢無法收拾,徹底破壞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將美國拖入一場不希望捲入的衝突之中。因而,近期台當局企圖從美國購買F-16C/D戰鬥機,美國遲遲沒有答應,就是希望借此來表達對台當局做法的憤怒,並限制其發展攻擊型武器的野心。(來源: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