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節能減排存在五種怪象 還未真正“傷筋動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6 12:33:41  



  怪象三:土政策導致環保“死角”,遇到石頭繞道走

  有的地方政府礙于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級別高、效益好、背景深,不敢去啃“硬骨頭”,採取遇到石頭繞路走甚至縱容的策略,有的甚至出臺干擾和限制環保執行的“土政策”,成為環保執法的一個“死角”。

  國家環保專項行動督查組前不久在對安徽省合肥、蚌埠、阜陽、淮南、亳州5市進行檢查時,就發現了23家企業超標排污,其中包括合肥海爾、合肥日立、安徽豐原等一批知名企業。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開發區,共有324個建設項目,但開發區管委會卻只能提供15個建設項目的環保“三同時”驗收材料,企業廢水通過城市污水管網直排渭河。

  專家點評:何嘉平說,一段時期以來,各地引資“讓利競賽”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資項目得以進入工業園區,“饑不擇食”式的引資增加了節能減排的調控難度。近年來環保部門在執法行動中見到不少大污染企業門口挂的不是由當地政府 “重點督辦”的牌子,而是“重點保護”的牌子。

  怪象四:令不行、禁不止,頂風上馬“兩高”項目

  在很多地方,工業項目被看成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只要經濟增長快,便能“一俊遮百醜”。當前一些高耗能行業產量和利潤迅速增長的背後,是部分地方政府違反中央精神和政策,明裏暗裏支援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發展。令不行、禁不止,成了節能減排的最大癥結。

  國家發改委早在2006年9月,就發佈了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鹼等8個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的政策,明確了對這些行業中淘汰類和限制類企業用電實行加價的時間和標準,禁止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電價。

  半年後,不但仍有15個省份未認真執行這項政策,而且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陜西等14個省(區、市)以實行發供電聯動、協議供電、大用戶用電直供、競價上網等名義自行出臺了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措施。

  專家點評: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說,環境指標一天沒有真正納入官員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絕一些地方官員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績,和一些追求暴利的企業結合起來,不顧當地的資源環境條件,亂上煤電、化工、鋼鐵等重化工項目,用人民的健康換取極少數人的特殊利益。

  怪象五:耍弄“障眼法”,倒閉企業“充數”淘汰

  遇到各級部門的清理檢查,就把前幾年關停的小水泥廠、小電廠、小鋼鐵廠拿出來重說一遍,或用早已倒閉多年的企業“充數”,乍一聽還以為形勢一片大好。

  河北省鋼鐵產能中近45%的煉鐵能力、27%的煉鋼能力屬於國家產業政策規定限期淘汰的落後產能。河北省發改委2006年底公佈了首批淘汰的26家企業名單,但一些基層政府耍弄“障眼法”。邢臺雲龍集團沙河鋼鐵有限公司是沙河市惟一一家列入淘汰名單的企業。當記者來到位於沙河市福儀村的廠區時,只見大門緊鎖,廠區空蕩蕩的,記者暗自“稱讚”這家企業如期自動關門的決心。誰知負責看廠區的工人告訴記者,這家企業2004年就因經營不善倒閉關門了,因為設備一時賣不出去,一直由他看守。

  專家點評:中央黨校研究員曾業松認為,GDP看得見、摸得著,而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等則需要較長時期才會顯露出來。為了完成節能減排任務,也不能隨便找一家倒閉企業抵頂任務。當地政府拿“死”的當“活”的湊數糊弄人的做法,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