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海軍遇低成本陷阱 戰艦質量下滑價格翻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7 13:49:41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據美國環球戰略網26日報道,美國海軍過去數十年不斷遭遇製造商的低成本陷阱。一方面,新型戰艦的品質糟糕,無法滿足海軍方面對性能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交付日期一再延遲,無法按時服役。不僅如此,新型戰艦的造價也大幅上揚,往往增長到最初預算成本的兩倍還要多。所有這一切讓美國海軍焦頭爛額,不勝其煩,與戰艦承建商之間的激烈矛盾一觸即發。 

  過去數十年當中,製造商惡意利用“低成本攬客”手段爭奪美國海軍巨額戰艦訂單的問題日益突出。他們先以非常低的成本預算將美國海軍的戰艦訂單搶奪到手。然後,當戰艦正式開始建造以後,成本就開始逐步攀升。而最終結果往往是,實際造價常常翻一番,高達最初預算成本的兩倍多。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這種現象就開始在海軍造艦過程中不斷蔓延,似乎已經成為慣例。當然,美國海軍方面也難辭其咎,他們總是希望說服國會允許海軍建造更多新型戰艦。

  由於低成本陷阱讓美國海軍疲於應對,他們過去十年以來開始頻頻警告製造商,表示不希望看到更多造價大幅上漲的情形一再出現。當他們發出警告,表示“今後不能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的時候,戰艦建造商總是信誓旦旦地回答說:“好的,沒問題”。然而,事實上,“低成本攬客”競爭依然在繼續。

  美國海軍當前所有正在實施之中的造艦專案計劃均超出預算。在全部專案計劃中,情況最嚴重的當數瀕海戰鬥艦(LCS)。當製造商于三年前拿出瀕海戰鬥艦的建造方案時,每艘戰艦的預算成本僅僅為2.23億美元,然而如今每艘戰艦的預估造價已經急劇增加到4.6億美元。不僅如此,美國海軍相信,瀕海戰鬥艦的最終造價肯定比4.6億美元還要更高。與此同時,美國國會顯然已經被戰艦造價一再飆升激怒了,強烈要求海軍將領們立即採取實際行動制止這一現象。

  儘管新型戰艦的造價大幅攀升,然而質量卻不斷下滑。例如美國海軍“聖安東尼奧”級(LPD-17)兩栖船塢運輸艦的首艦“聖安東尼奧”號,在測試過程中竟然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品質問題,主要包括:產生淡水和構建通風的生活和工作空間的能力下降或功能不足;整艦的電子工作仍沒有完成;整艘艦艇上存在的安全問題,包括人員的安全、設備的安全、彈藥運送的安全、導航的安全以及飛行的安全等等。

  美國海軍部長唐納德•溫特曾於6月22日致信諾斯羅普公司董事會主席羅恩·休格爾,嚴厲批評該公司在“聖安東尼奧”級兩栖船塢運輸艦建造過程中的不佳表現。溫特在信中說,造船廠“不斷出現問題讓人感到煩擾不安”,“不僅讓我嚴重關切LPD項目計劃,同時也擔心LHA以及DDG-1000專案計劃”。

  新型戰艦唯一可以幫助美國海軍節省經費的方面是,由於自動化程度更高,所需要的操作人員大幅減少,因此海軍方面未來需要支付的人員薪資將會有所降低。這將使得美國海軍戰艦未來的運行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例如,當前一艘“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一年的運行成本約3700萬美元,一艘“佩里”級導彈護衛艦(大小與瀕海戰鬥艦相當)一年的運行成本約2100萬美元,一艘“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一年的運行成本約3800萬美元。其中“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的運行成本較高主要是因為其可靠性差,維護保養成本高。而未來一艘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新型導彈驅逐艦一年的運行成本預計只要2100萬美元,下一代導彈巡洋艦預計2900萬美元一年,而瀕海戰鬥艦預計僅需1500萬美元一年。

  中新網華盛頓報道,目前,美國海軍每艘現役導彈驅逐艦和導彈巡洋艦需要配備300-400名操作人員。美國海軍希望未來每艘瀕海戰鬥艦只需要配備少於100名操作人員。根據美國海軍目標,下一代航空母艦的操作人員總數將降低到3000人規模,每年將節省將近4億美元運行成本。

  因此,在戰艦造價持續上漲,幾乎失控的情況下,美國海軍正在讓成千上萬的海軍士兵退役。這些士兵因此無奈地成為戰艦造價不斷高漲的“替罪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