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台灣內部新變化,讓華府與北京陷入兩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5 12:36:03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中時社論指出,台美中的三邊關係,這幾年一直呈現某種微妙的互動狀態。一方面,華府與北京不斷的藉由立場宣示,企圖將三邊關係框在某種“現狀”之下;另一方面,台北這邊的民進黨則藉由不斷的測試,企圖衝撞這個“現狀”。做為三邊中最弱勢的一方,台灣當然不可能有能耐片面的改變這個現狀,因而綠營躁動的戰略目標與其說是想“改變現狀”,還不如說是著眼於內部的選舉消費,這種模式已經操作了好幾次,今年當然也不會例外,但最近若干情勢的演變,卻讓整個局面變得更複雜,讓人很難預測下一階段的情勢發展會是什麼。 

  社論認為,造成這種局面日趨詭譎的因素,在於台灣內部情勢最近出現了兩個過去所沒有的微妙變化: 

  首先,是綠營領導精英間在實踐目標的策略上出現了罕見的分歧,這種分歧與其說是路線理念上的,還不如說是為因應後扁時代所出現的權力競逐。照說,當謝長廷正式成為“總統”候選人之後,一切的操作都應以他為軸心,但實況卻是各個權力機制各行其是,彷如多頭馬車,譬如謝長廷才剛向美國表態不推動公投入聯,陳水扁隨後就致函聯合國秘書處表達“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立場;而游錫堃所領導的黨機器則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直接衝著謝長廷的憲法一中說而來,這種來自府黨的犄角之勢,迫使謝先後提出“現狀就是台獨”以及“五年後正名制憲說”的論述加以回應。 

  對謝而言,他當然知道“公投入憲”終將遭遇美國所在乎的“四不”底線,而“正常國家決議文草案”則旨在顛覆“台灣前途決議文”,兩者都清楚意味著“改變現狀”。關鍵在於這兩個議題都不是他主導發動,卻必須要由他概括一切後果。而接下來的進程,會是由扁游所啟動的激進路線在帶著謝跑,還是讓謝重新拾回他“和解共生”的主軸,真的值得密切觀察。 

  第二個形勢變化,則是藍營顯然已不願再充當台美中三邊關係裡的防火牆角色。與二○○四年不同的是,藍營領導精英自馬英九以降,不僅未再加以批判綠營公投入聯的相關動作,反而“拿香跟拜”,同樣宣稱要發動“公投重返聯合國”。甚至為避掉華府壓力,馬英九連美國都不想去了!藍營此舉同樣著眼於內部的選舉消費,旨在解消加諸在其身的詛咒,畢竟用心良苦的維持台海關係的穩定,代價卻是被扣上“不愛台灣”的大帽子,甚至輸掉大選,何苦來哉?所以不論綠營怎麼嘲諷,藍營都不照以前設定的角色玩了。 

  藍營操作模式的改變,當然會造成連鎖效應。過去每回綠營嘗試衝撞美中台三邊的“現狀”時,藍營最起碼還可在台灣內部擔任制衡的角色,如今藍營選擇“不玩了”,則原本做為美中台三邊的“緩衝”亦不復存在。如此一來,不僅華府的立場表述無法再有模糊的空間,北京的疑慮也會加深,當然最重要的是,它也讓綠營迴旋的空間縮小,畢竟如果藍營都在倡議“公投重返聯合國”了,綠營若是在美國的壓力下輕言退卻,那就不必選了。
 
  社論指出,這種新的變化,讓華府與北京都陷入兩難困境。華府的難題在於,他的任何強勢作為,不論是立場表述或是推遲軍售,甚至降低元首過境禮遇,都不一定能懲罰得了陳水扁,卻非常有可能直接衝擊到謝長廷的選情,這是華府所最不樂見的效應。同樣的,北京則焦慮若是再不表態,台灣「拚公投」的情況可能會失控,但又怕一旦衝動表了態,又淪為綠營免費的助選員,先前的所有忍耐也等於全部破功。也是這種兩難困境,讓華府與北京截至目前依舊沒有大動作,但也似乎不會全無動作。 

  可以說,接下來影響形勢走向最大的變數,還是陳水扁,從他最近在特赦、閱兵、浮動油價、批判司法人員、致函潘基文與王光亞等一連串動作看來,他想主導台灣政局的意念依舊非常強烈。是不想跛腳也好,是尋求歷史定位也罷,在他任期的最後幾個月,他肯定是會動作頻頻的;他還有一趟“迷航外交”沒出發,他還可以致函給他任何想致函的人,他甚至還可再發動一次防禦性公投……,這些動作也都會與接下來的兩大選舉混雜在一起發生。 

  台灣的未來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這不只是華府與北京的考題,也將是全體台灣人民的考題。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