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制造”在北歐“大隱於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6 09:07:37  


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北歐的勞動力價格高昂,所以無論是當地品牌還是外國品牌,都很難見到“瑞典制造”、“丹麥制造”等字樣。但如果問售貨員哪些產品是“中國制造”時,他們一時也答不出來。用斯德哥爾摩大學華人經濟學教授房曉輝的話說,在北歐,“中國制造”已經是“大隱於市”了。

  人民日報報道,房曉輝說,上世紀80年代以前,在瑞典人的印象中,“中國制造”是“中國特色產品”的同義詞,因為那時候瑞典人認為,“中國制造”便是絲綢、陶瓷、茶葉等。

  此后,瑞典人開始接受並習慣了“中國制造”,並將之看作“廉價商品”的同義詞。與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相比,“中國制造”是最便宜的。

  現在,“中國制造”已成為“全球化時代”的同義詞。房曉輝說,在瑞典乃至整個北歐,包括諾基亞手機、宜家家具等北歐品牌商品,很多也是中國制造的。

  瑞典《每日工業報》記者埃德斯特羅姆有同樣的看法。他說,瑞典的強項是科技和資金,而中國的最大優勢是勞動力市場,二者的“強強聯合”對兩國乃至世界都是有益處的。就目前一些國家對“中國制造”的指責,埃德斯特羅姆頗不以為然。他說,瑞典市場上的“中國制造”就幾乎沒有出過問題,關鍵是瑞典進口商按照產品標准嚴格控制進口產品質量。比如中國生產的香腸,澱粉含量往往比歐洲的高,這是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生產的,歐洲完全可以不進口這種產品,但不能因此說中國香腸有問題。

  房曉輝認為,今后“中國制造”會有一個“變”,即領域覆蓋的多元性﹔也有一個“不變”,那就是“中國制造”不可或缺。這個“變”與“不變”是由中國自身發展、勞動力優勢以及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等多個因素決定的。人們應首先認清這個事實,然后再去為“中國制造”提供一些更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