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社評:北京奧運面對雜音 應泰然處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0 00:31:34  


中國應全心全意辦好奧運,對於外界的種種雜音,應該泰然處之。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評論員 喬淳)明年這個時候,北京奧運就要正式登場。而隨著奧運開幕式的臨近,國内外對奧運的關注也必然升溫。正面的因素不必多言,相信外界對北京奧運的雜音,也會在一定時期内不絕於耳。而我們對這種雜音,其實不必過度反應,因爲這些雜音,就像更多的人們熱切期盼奧運早日到來一樣,都是一種自然的反應。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是希望能夠讓體育單純地自我發揮,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擾。但是就如同體育脫離不了經濟的“干擾”一樣,像奧運會這樣的大型體育盛會,恐怕很少有自始至終完全不受批評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造成大量虧空至今還為人們詬病,創造了當代奧運會盈利模式的洛杉磯奧運會也同樣被批評為奧運會過度商業化的始作俑者。

  道理很簡單,現代奧運早已經成爲展示主辦國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的綜合形象的場所。主辦國花費大量金錢興建大量賽後很可能需要大量維修費用卻難以贏利自養的比賽場館,目的不外是希望通過這種明知會造成浪費的巨大投入,從其他方面,特別是提升綜合影響力、營造品牌效應來獲取更大利益。

  這樣,隨著北京奧運的臨近,隨著對中國綜合影響力提升的日漸加強的感受,國際上有關北京奧運的雜音,其在一定時期内不斷加強,就成爲一種必然。但是對於這種雜音,中國其實應該泰然處之;對那些刻意的誹謗和渲染,更加不必過度氣急,那樣更容易讓那些刻意挑起事端者,獲得升高聲浪的良機,把攻擊北京奧運的雜音奏得更響。因爲:

  首先,以西方習慣的力量均衡角度看,一個國家影響力的上升,也就意味著另外一些國家之影響力的相應下降。也就是說,他們深信,中國通過舉辦奧運強化自己的影響力的過程,也就是自己的影響力相對下降的過程,因此從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有些與中國這樣的大國具有競爭對手關係的國家,會利用輿論來“抵制”甚至“貶低”北京奧運,以使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的損耗盡量減低。

  其次,北京奧運將會大大提升中國的影響力,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便奧運會的主辦國根本無意去刻意壓低其他國家的影響力,但現實效果是存在的,中國不可能杜絕另外一些國家或地區特別是西方國家,對這種相互之間的國際影響力此長彼消的擔憂。甚至,刻意的解釋更加難以得到好的效果。

  第三,在一些國家拼力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大背景之下,北京奧運不可能不面對雜音。北京奧運對中國來説是展示和平與發展的理念與實踐的良機,但是對那種總是希望有一個假想敵的一些國家來説,這個良機是不能這麽順順當當地給中國利用的。不論是出於嫉妒心態,還是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自認為中國的競爭對手的一些國家,都要通過各種方式貶低北京奧運,批評中國的和平與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否則,根本沒有必要把遠在非洲的達爾富爾問題與北京奧運掛鈎。如果某些國家真是這麽有正義感的話,歷史上販賣黑奴、二戰後在他國殺害了大量無辜平民的美國,凴甚麽還舉辦多屆奧運會?二戰中屠殺了數以千萬計的東亞、東南亞國民的日本,爲甚麽還能夠舉辦東京奧運會?曾經在非洲乃至世界大規模殖民的那些西歐國家,爲甚麽還是舉辦現代奧運會的常客?

  批評北京奧運的雜音,既有善意者,亦有刻意者,頗有跟風者,更有尋找話題為自己貼金者。因此,我們以一種“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泰然處之。對於善意的批評與建議,北京可以吸納改進;對於那種無事生非者、蓄意滋事者、造謠誣衊者,則可以通過適當途經甚至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但是不要跌入其精心構建的輿論陷阱,那很可能是挑起事端者最希望獲得的機會。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