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府角色尷尬 無煙奧運路在何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3 10:43:14  


  35歲的劉勝江吸南京牌捲煙15年,牙齒暗黃。最近,他把銷售捲煙的北京國華商場和南京捲煙廠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洗牙費350元並道歉。7月2日,原、被告在北京市宣武區人民法院對簿公堂。法庭上,被告代理人指責身為法學教師的原告“玩法律遊戲”:“ 如果你認為吸煙導致你精神受損,應該去看精神科醫生。”劉老師對此付之一笑,他論證的中心思想是:香煙包裝上的健康警示語不能提醒消費者煙草的危害。首先,“吸煙有害健康”幾個字的大小和所處位置不醒目。其次,警示語中沒有對牙齒損害的說明,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文規定,對於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商品,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做出明確的警示。原告15年前在不知牙齒可能變黃的情況下開始吸煙,上癮後雖然明知吸煙對牙齒和身心有嚴重損害,卻無法戒掉只能繼續,成為飽受煙草折磨的受害者。第三,中國是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締約國,《公約》要求煙草製品包裝上的健康警示語“宜佔據主要可見部分的50%以上,但不應少於30%”。原告向法庭提交了出口澳大利亞的中華牌捲煙的包裝。與國內銷售的同一品牌香煙相比,包裝增加了令人厭惡的黃色牙齒和癌變器官的圖片。被告的回應理直氣壯。第一,“吸煙有害健康”的標注符合法律。第二,被告有主觀過錯,比如牙齒變黃後仍然吸煙。第三,中國不是澳大利亞。第四,如何證明吸南京牌香煙與原告牙齒變黃之間的因果關係? 10天后,法院宣判,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判決書認為:“‘吸煙有害健康’已概括說明吸煙會對人體各器官系統造成損害。原告關於煙盒上沒有吸煙會使牙齒變黃警示性標語的述稱是對‘吸煙有害健康’的狹隘認知。” 官司打不贏在意料之中。原告的委託代理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系研究生蔣娜告訴筆者:“我們想通過訴訟推動煙草廠商按照《公約》要求在煙盒上做出足夠的警示標誌。這是公益訴訟,目的是呼喚更多人推動煙草控制運動。” 劉勝江說:“吸煙與被動吸煙者的權益在我國處於真空狀態,法律關係十分模糊。一般人不會打這樣的官司,因為成本太高。” 國外的煙草官司打了幾十年,而且賠償金額越來越驚人。但是,國內的煙草訴訟實在鳳毛麟角,勝訴更是希望渺茫。法庭上雙方的較量折射出法庭外各利益集團的博弈與制衡。7月2日開庭時,能容納40多人的審判庭幾乎座無虛席。疾病控制中心和煙草專賣局的人都到了,還有特意從雲南某煙廠遠道趕來“瞭解政策新動向”的人。

  ●政府的尷尬角色

  全世界最大的煙草市場和最難攻克的煙草控制陣地都在中國,因為3.5億中國人吸煙。近年來,國內外追逐自由貿易和保護健康權利的兩支力量都在不斷成長中加緊行動步伐。我國政府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兩年後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兩個行為都是順應世界潮流、融入國際體系、維護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合理選擇。但是,WTO意味著開放市場,煙草業的對策是提高行業競爭力。而《公約》要求締約國“優先考慮其保護公眾健康的權利”,其宗旨是限制煙草製品。對於煙草業來說,這兩件事情似乎南轅北轍。借用國家煙草專賣局姜成康局長2007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報告中的詞語,中國煙草既要“做強做大”又要“低調做人”。現實中,強大帶來的要麼是眾望所歸,要麼是眾矢之的。輿論中的煙草行業正在向後者靠攏,它的每一次辯解都會掀起軒然大波。3月份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呼籲加大禁煙力度,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張寶振說:“我們很重視吸煙有害健康,但沒有煙又影響穩定。本人加一句,還會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煙控影響經濟”和“吸煙與癌症無因果關係”是煙草業回應煙控運動的基本論調,現已成為輿論抨擊的靶子。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政府既制定煙草行業政策又直接參與生產銷售,即“壟斷經營、統一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和中國煙草總公司是一幢大樓的兩個牌子。不僅如此,政府既要控煙、保障人民健康,又離不開這一利稅大戶。國家煙草專賣局新聞聯絡處負責人對筆者說:“媒體炒作沒有好處,煙草業也在維護國家利益,《煙草專賣法》就是控煙的法律,目的是保證一定的煙草產品供應和國家財政積累。” 煙草業內有人比喻,對政府稅收來說,生產香煙比生產鈔票還快。無論是1983年實施的國務院《煙草專賣條例》還是1991年人大通過的《煙草專賣法》,均在第一條明文規定“增加積累”和“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立法目的。煙草是高利潤產業,有業內人士估算:“捲煙的成本就是原料和包裝,你說能有多少?三五元吧,攤上設備折舊、人員工資,超不過10元。” 高利潤加上壟斷制度安排讓國家受益,財政收入的近1/10曾一度仰仗煙草。各行業上繳利稅排行,煙草曾穩居榜首10餘年,最近幾年才讓位於海關。煙草利稅總額不斷增長,2000年突破千億以來,2006年達到2900億,占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7.4%。國家煙草專賣局7月中旬公佈的數據顯示,行業今年上半年實現工商利稅2061億,比去年同期增長26%。政府考慮煙控時,不可能忽視幾千億的收入。同時,政府還要考慮另一件頭疼事——國際煙草巨頭虎視眈眈。國內煙草的高利稅建立在專賣體制上,自由貿易的觸角已經進入中國,《反壟斷法》草案已經提請人大審議,國內外呼籲打破行業壟斷的聲音日漸強大。山東省青年幹部管理學院學者汪立軍曾在一大型煙草集團工作10餘年,目前研究中國煙草國際化經營戰略。他認為:“中國煙草市場早晚要鬆動,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加入WTO後很快取消了煙草專賣制度。中國即使開放1%的市場份額也是了不得的事情,因為這1%很可能是煙草市場利潤最豐厚的高端層面。” “全面提高中國煙草整體競爭力”正是政府制定的行業策略。與此同時,政府還要積極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保證人民健康,維護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權衡利弊之餘,人們發現政府的地位甚為尷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