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長江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13日在“四川省質量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經濟社會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把質量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質量工作,努力做到質量、結構、速度、效益相協調,促進經濟社會切實轉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
據新華網報道,李長江說:“質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實力、素質、精神和希望所在,加強質量工作是興國之道、富國之本、強國之策。質量強則國家興,質量弱則國運衰。一個不重視質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沒有質量的發展,不是科學發展。”
李長江說,首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經濟運行正逐漸進入良性循環軌道。但是,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低、生產方式落後、綜合競爭力較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特別是我們的質量標準低,產品質量差,能源消耗高,資源浪費嚴重,已經成為影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二,節能減排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是突破資源瓶頸、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李長江表示,抓好節能減排,質量工作大有可為。通過推進標準、計量、認証認可等技術基礎工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技術支撐,向質量要資源,用質量保環境,靠質量求發展,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財富,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問題。
第三,我國雖然已躋身於世界貿易大國,但還遠遠不是貿易強國,根本原因在於產品質量競爭力不強,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國際知名度高的品牌。李長江稱,由於國外技術壁壘不斷強化,因為質量問題導致貿易摩擦不斷,所引發的扣壓、退回、索賠、銷毀情況時有發生,使我國成為全球貿易爭端的最大受害國。因此,我國要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要想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贏得主動,就必須樹立“以質取勝”的戰略意識,走質量強國之路,把質量工作貫穿於經濟發展全過程中,以過硬的質量不斷為經濟發展“強筋壯骨”,培育出更多的“中國製造、世界名牌”,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增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競爭力。
第四,質量涉及大眾,關系民生,與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李長江表示,多年來,我國質量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但因為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而引發的不和諧問題時有發生,涉及質量問題的道德失準、行為失范現象屢屢發生,質量不高、不合格現象仍然嚴重,假冒偽劣屢禁不止,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危害,對此社會反響強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就必須關注質量、狠抓質量、提升質量,確保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得稱心、住得安心,促進社會安定有序,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李長江表示,質量問題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關系社會和諧的重大政治問題。國民經濟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把實施“以質取勝”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