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台灣形勢定型 政局進入惡鬥險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7 10:27:18  


  中評社香港8月1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評論員陳子帛的文章,指出糾纏半年之久的馬英九特別費官司,終於在8月14日一審宣判無罪。在此之前,民進黨2008年“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在多種因素的推波助瀾之下,最終達成了“謝蘇配”的共識。副手之謎得以揭曉,化解了民進黨內部的謝蘇之爭,“謝蘇配”VS“馬蕭配”的決戰態勢大致形成。 

  作者表示,儘管外界對陳水扁不斷施加影響,以及民進黨各個主要派系努力撮合“謝蘇配”有諸多迥異立場的解讀,但必須承認的是,由於馬英九被判定無罪之後,圍繞臺灣“總統”大選的政治議題將出現新的結構性變化。進而言之,隨著馬英九特別費案件暫告一個段落,以及“謝蘇配”的塵埃落定,臺灣政治發展以及朝野政治博弈,將進入惡鬥加速的險境。 

國民黨精力被官司牽制 

  很多評論持續將注意的焦點投放在一審之後的二審、三審定讞的各種可能變數之上,或以為檢調單位仍將採取繼續上訴。而迄今為止的海外輿論,多半對馬英九即使被宣判無罪,“總統”大選選情依然無法作出有利於馬英九的主觀預期和判斷。我們基本同意這樣一個外部觀察。與此同時,還必須注意到以下若干現象。 

  作者分析.首先是臺灣的司法系統,在近年來相繼處理陳水扁特支費、馬英九特別費以及一系列涉及不同黨派背景政治人物的貪瀆弊案問題上,已經逐步展現出和戒嚴時期、威權體制時代迥然不同的表現。我們還無法最後確認的是,政治對司法獨立的介入和干預現象在臺灣已經完全被克服和遏制,但可以確認,臺灣的司法系統以及它的多數成員,正在政治民主化所謂“轉型正義階段”,學習扮演一個更為獨立的角色。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進步,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初軔和萌芽,我們對臺灣的政治民主轉型的前景,以及公民社會的最終確立,依然抱存樂觀其成的期望。 

  其次是圍繞著“總統”選舉,朝野兩大陣營以及前期的輿論造勢和政治動員,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程度。從去年“紅衫軍”倒扁運動無疾而終之後,民進黨採取了攻其不備、後發制人的策略,切入點即是今年2月間開始的馬英九特別費官司、特別費官司擊中了政治形象清新,道德形象崇高,始終保持政治潔癖追求的馬英九的“死穴”。它不僅給馬英九帶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擾和打擊,同時也打亂了國民黨迎戰2008年的各種前期部署,迫使整個黨的選舉機器和危機處理重心,悉數投放在馬英九的官司之上,暴露了泛藍陣營最為薄弱的“軟肋”。 
  
馬團隊還沒有佔據主動

  作者稱,民進黨高層在馬英九一審宣判無罪之後,即刻對外宣稱,泥巴仗還將持續,還有對馬英就更加不利的官司案子旋踵而至。這就意味著,即使特別費官司案件三審無罪定讞,民進黨仍將繼續採取對馬英九道德形象攻擊詆毀的策略。

  再次,人們注意到,臺灣兩份主流報章,在馬英九一審無罪之後,隨即進行的民意調查資料顯示,即使馬英九被判無罪,“馬蕭配”和“謝蘇配”差距並未見明顯拉開,也就是圍繞“總統”大選而展開的政治角逐,變數仍多。 

  最後,從民進黨前身黨外反對運動開始,以及民進党成立之後,在臺灣的迅速崛起和成長,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洗禮,民進黨在政治選舉以及圍繞選舉的各種造勢和炒作,尤其是操弄政治議題、主導政治話題方面,已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無論是2000年的政黨輪替,還是2004年的陳水扁爭取連任,甚至於圍繞馬英九特別費官司案件而展開的朝野博弈,藍綠攻防,所有的政治議題均呈現出共同的特點,均由民進黨主動跑出話題,並充分利用媒體大肆炒作。 

  作者指出,而國民黨總是猝不及防,被動招架,幾乎沒有主動出擊的能力,或者消極應對,或者步步緊跟,諸如在入聯公投以及本土化問題上,國民黨採取的似乎更像是“以毒攻毒”的對應策略。這種尾隨其後的跟進策略,從某個側面驗證了今次選戰的的激烈程度,也可以看出國民黨在參與選舉的全過程中,進步還不算太大,還無法時刻把握和掌握戰略制高點和話語主導權。 
選舉惡鬥還將加劇 

  我們還記得,此前,謝長廷曾經公開放話,揚言將在2008年贏國民黨25萬票。25萬票在帶有全局性意義的“一比一”選舉結果,並不是一個懸殊的比數。多年的政治選舉及歷年來的民意調查資料顯示,臺灣藍綠兩大陣營民意支持基礎處於勢均力敵的態勢,彼此所努力的終極目的,最主要的是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和支持。 

  在未來的190天時間裏,姑且不論立委選舉的過程和結果,但看目前藍綠兩大陣營劍拔弩張的架勢,只有比過去和目前更加惡質化的選舉造勢和政治動員,更不擇手段的攻擊策略,才能不斷獲得媒體的能見度,才能不斷佔據選舉戰略的制高點,獲得政治話語的主控權和主導權。在此情況下,任何涉及族群、統獨以及兩岸互動大局的政治話題,都隨時有可能走火入魔、險走偏鋒、假戲真做、弄假成真。 

  作者最後指出,由此判斷,未來的臺灣內部政局發展走向,漸次進入惡鬥頻仍的危險境地,並不是聳人聽聞之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