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陳水扁為前車之鑒
“長昌配”自行主導他們的競選應當是不言而喻的。其實,謝長廷已經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綱領性意見,包括在美國、新加坡訪問時的談話,包括被稱為“直接向北京喊話”的2007年7月13日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的談話,其中有不少不同於陳水扁的兩岸政策的主張。比如說他提出“和解共生”,不僅希望朝野和解共生,也希望與大陸和解共生,至少從字面上看,這一取向是積極的;又比如,他提出,“兩岸問題讓時間來解決”,這是一種維持台海現狀的取向,也符合台灣公眾的意願。謝長廷認為,兩岸人民其實沒有仇恨,必須多協商多交流,才能紓緩緊張關係,“海協會”跟“海基會”應該立刻重啟對話。又比如,他贊成開放直航和大陸觀光客來台,先從擴大包機開始,避免爭議,等等。這樣的主張,應當成為“長昌配”競選綱領的主軸,從而凸顯“長昌配”作為民進黨提名人與陳水扁的區隔。
文章認為,必須指出的是,在謝長廷的言論中又包含了與他的“和解共生”和“幸福經濟”的理念相矛盾對立的“台獨”觀念和政策主張。他在美國宣示“謝三不”,不必“台獨公投”,不必“台獨”運動,不必宣佈“台獨”,同時卻說“台灣已經獨立”,返台後甚至在電視上宣稱“五年內實現正名制憲”。當然,如果當選他只有四年任期,開出一張五年“台獨時間表”可以看作是一個笑話。希望謝長廷把“兩岸問題讓時間來解決”、把“和解共生”看作是他不輕易作出的承諾。
最重要的是,在大陸日益崛起的今天,大陸的現代化建設不應該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同時作為炎黃子孫應當積極參與,最低限度上,台灣為了自身利益也應該分享大陸現代化建設的成果,——按照“全民所有制”理論,大陸的現代化建設成果本來就有台灣同胞應得的份額。另一方面,隨著大陸日益崛起,“台獨”也越來越沒有可能,何必徒勞折騰?陳水扁作為一個“台獨”死硬分子8年幾乎是一心一意搞“台獨”沒有搞出什麼名堂,而只是給未來的台灣領導人留下了一個經濟不發展、政治混亂污濁、人民生活水準下降的“爛攤子”,這是民進黨人、是“長昌配”的前車之鑒,“長昌”二人不可不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