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8月20日電/鐵礦石價格的走勢隨著天氣炎熱正在不斷升溫。據華夏時報報道,9月4日,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該商會將在上海召開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將邀請中國主要鋼鐵生產企業代表和巴西、澳大利亞、印度、南非、伊朗等國主要鐵礦石供應商代表等參加。
“研討會將主要針對未來國際國內鐵礦石價格形勢及發展趨勢進行探討。”五礦商會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據報道,10月將召開2008年度鐵礦石談判。因此,9月4日的研討會也是談判雙方的一次互相摸底。
而在8月13日,就有媒體報道,首鋼集團董事長朱繼民公開表示,鐵礦石價格“再繼續大幅增長的可能性是沒有的”。這被視為中國鋼鐵企業在2008年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亮出的底線。
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企業能夠守住“不漲價”這個底線嗎?
討價還價並不輕鬆
與朱繼民的樂觀相比,諸多機構的分析似乎悲觀得多。此前,他們就紛紛預測,2008年鐵礦石價格將繼續上漲。
北京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總監徐向春表示,朱繼民的表態更像“中國鋼企在力爭此次談判的話語權”。
徐表示,目前國內鋼鐵行業並購重組進程逐漸加速推進,有助於中國鋼鐵企業與外國的鋼企競爭,提高在原材料價格談判中的砝碼。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冶金商會副秘書長劉永昌認為,國內鋼鐵出口增速放緩、國產礦激增使中國鋼企談判的籌碼加大,但中國鋼企要想徹底扭轉談判地位,“一定要加大國內鐵礦石開採力度”。
根據7月13日中國鋼鐵協會作出的決定,2008年鐵礦石談判仍然由寶鋼代表中國鋼鐵企業參加。這是中國鋼企第5年參加礦價談判。
寶鋼集團相關人士表示,按照談判規則,談判方不能公開發表看法。但該集團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說:“增強話語權,獲得合理的價格,是中方在這次談判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朱繼民作出不會漲價的判斷的理由是,目前國內鐵礦石供需已基本平衡,而新礦山正在不斷投產之中,因此明年的鐵礦石價格不可能再繼續上漲。
那麼,此次的談判結果能否達成中國鋼企的期望呢?
“現在預測談判結果還為時尚早,討價還價對中國企業來講並不輕鬆。”徐向春說,“對於中方來說,淘汰落後產能,降低出口,這些才是談判的有利條件。”
價格上漲成最大障礙
守住底線的第一障礙來自目前居高不下的鐵礦石現貨價格。
今年年初以來,國際市場上的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而且國外投資機構普遍認為明年鐵礦石價格將上漲5%-15%。“目前鐵礦石價格走高,這對於2008年鐵礦石談判來說,肯定是不利的。”劉永昌說。
自2004年中國正式參加鐵礦石價格談判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已連續4年上漲,從2004年到2007年累計漲幅達到165%。“不得不承認中國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中是缺乏話語權的。”劉永昌說。
據悉,目前中國鐵礦石自給率約為45%-50%,另外一半需要進口,進口分為現貨進口和長期協議進口兩部分。根據五礦化工商會提供的數據,2007年1—5月,鐵礦沙及其精礦進口16116萬噸,金額117.8億美元,分別增長21.5%和43.5%,平均單價增長18.1%。由於鋼材價格持續上漲,出口居高不下,需求旺盛,鐵礦沙及其精礦進口也因此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凱認為,鐵礦石現貨火爆的原因,主要在於:其一,鋼材市場向好,鐵礦石需求旺盛;其二,進口礦減少,供需矛盾明顯;其三,2008年度國際鐵礦石公開價格看漲。
劉永昌介紹,目前國際上提供鐵礦石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三大礦山企業,這些企業占了全球鐵礦石供應量的70%。由於產量處於壟斷地位,鐵礦石的定價一直處於賣方市場的主導地位,這就是導致國際礦業企業鐵礦石定價過高、中國進口企業談判力弱的重要原因。
爭奪談判籌碼
近年來,由於全球鋼鐵產量猛增,拉動鐵礦石需求的增長,鐵礦石供應迅速由供大於求轉變為供不應求,價格飛漲。
而中國鋼鐵產量佔據了世界的三成以上份額,但由於產業集中度低,缺乏價格主導權。因此,加速鋼鐵行業的重組是進行產業集中的唯一途徑。眼下的事實也的確如此,武鋼並購昆鋼,寶鋼並購包鋼,均顯示了中國鋼鐵業欲爭奪鐵礦石談判主導權的決心。
另一方面,中國鋼企也在通過“走出去”,直接收購境外礦山,來滿足需求。目前,幾大鋼鐵公司已經進軍澳大利亞市場,而一些民營鋼鐵企業也開始走出國門收購境外的礦山企業。民營鋼鐵企業德龍鋼鐵成功收購澳大利亞的鐵礦山;一家澳大利亞新興礦山企業金達必金屬公司也向鞍本鋼鐵集團在香港地區的投資機構出售了該公司12.94%的股份。
同時,中國鋼企還加大力度挖掘國產礦潛力。劉永昌表示,國內鐵礦資源本身並不缺乏,只是近年全球鋼鐵產能增速過快,國內許多礦石資源品位較低,工藝要求高,加之礦石開採加工能力不能與需求同步,造成礦產緊缺。
“加大對國產礦的開採,鐵礦缺乏的情況將在一兩年內就得到明顯緩解。”劉永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