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美國教授叫囂對華戰爭 學術悲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2 00:48:52  


納瓦羅對中國的認知了無新意,只不過是重復中國威脅論罷了,只不過更加危言聳聽罷了。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評論員 丘巒)美國越來越多教授熱衷於研究中國問題,但是,不少人卻得出中國威脅的結論來,這是當前美國學術界的一大悲哀。目前美國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商學教授,其研究中國的結論是,與中國的戰爭已經展開,如有決心是可以打贏中國的。這樣的結論,令人瞠目結舌。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商學教授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最近發表的《即將來臨的中國戰爭》專著中表示,與中國的戰爭已經在很多方面展開了。如果其他國家有足夠的政治意願的話,是可以打贏這場戰爭的。正在中國上空形成的風暴使得我們的孩子的未來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他說,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它正在把自己置於與世界其他國家相碰撞的軌道上。除非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立即採取行動,處理即將爆發的衝突,否則其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由此可知,納瓦羅對中國的認知了無新意,只不過是重復中國威脅論罷了,只不過更加危言聳聽罷了。而且,納瓦羅是一個武斷型學者,為政治目的不惜扭曲學術正義。其結論如何武斷:一,中國發展必然傷害其他國家。二,中國發展是世界大災難。三,對付中國的方式只有戰爭,經濟上、或者軍事上的。這樣的結論不是武斷的,又是什麽的?其實不止是武斷,還有埋在骨子裏的仇華意識。以這樣的態度來研究中國,除卻戰爭,還能有什麽結論呢?

  美國之音報道說,納瓦羅表示,為了打贏即將來臨的中國戰爭而需要採取的很多應對政策其實一目了然。例如,在如何對付中國猖獗的盜版問題上,很顯然的一個所謂強硬政策就是,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採取零容忍的政策。任何違反這一政策的國家應當在像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機構中承擔責任並且受到相應的懲罰。與此同時,國際上還應該普遍加強邊界安全措施,更有效地截獲假冒盜版產品。他說,對於中國的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溢出效應,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在每一個雙邊和國際貿易協議中制定最低的環境、健康和安全標準。他還認為,為了進一步對付中國的全球污染問題,在中國擁有大量直接投資的國家的政府不應該容忍自己國家的企業去中國發展只是為了避免本國更為嚴格的環境標準。納瓦羅在書中還列舉了一系列其他的應對措施。他承認,這些應對措施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需要有敢於對中國說“不”的經濟和政治意願以及相應的軍事能力,儘管這些政策在很多情況下可能帶來短期的經濟損失。

  粗粗看來,納瓦羅所提出的不過是如何在經濟上與中國打交道要佔上風的建議,是溫和的,所謂戰爭的説法大概是個誇張的形象描述。但是,當你讀到“需要有敢於對中國說‘不’的經濟和政治意願以及相應的軍事能力”這一句時,你還敢這樣樂觀地以爲嗎?我們看得到,納瓦羅的對華戰爭概念,其實包括了經濟手段、政治手段、軍事手段、社會手段,這是試圖在理論上找到全面徹底地打垮中國、遏制中國的方式方法。為了在戰爭中取勝,納瓦羅甚至鼓勵美國不惜接受重大的經濟損失。用中國話來説,就是:長痛不如短痛。現在採取措施遏制中國發展,美國未來才能高枕無憂。

  事實上,納瓦羅在書中也高調談論軍事戰爭問題,他說,中國的軍費增長的速度甚至超過了中國經濟的增速,而且看起來中國有意發展更為遠端的軍事投放能力。另外,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還在著手部署能夠對世界唯一的海軍強國---美國構成挑戰的遠洋海軍。他認為,台灣問題、日本與中國的對立、捉摸不定的朝鮮因素、中國在拉美的滲透、中國在中東特別是伊朗的能源外交以及中俄結盟對美國利益構成的威脅等因素都可能引發美國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