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耶魯大學教授:中國輸出通脹論站不住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3 18:18:48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出現了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的情況。日前,本網記者採訪了著名旅美華人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請他就食品、能源漲價及美國信貸市場危機等熱點問題發表了看法。

  中國發揮積極正面作用 

  記者:今年以來,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不約而同地出現了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一些人驚呼全球通貨膨脹時代即將到來,甚至將此歸因於中國,這種說法是否站得住腳? 

  陳志武:我個人並不認為全球通脹時代即將到來,更不能說中國開始由向世界輸出通貨緊縮轉向世界輸出通貨膨脹。在全球市場,工業制成品價格並未出現明顯上漲,依然保持平穩甚至下降的趨勢。背後的原因是全球生產能力普遍過剩的局面並未改變,新興市場國家勞動力市場也相對過剩,勞動力短缺以及人力成本上升並不是普遍現象。這些因素都會對全球市場的工業制成品價格上漲形成反制力,全球商品價格普遍、明顯上漲的局面不大會出現。從這個層面上講,中國將繼續在維持全球工業制成品價格穩定、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方面發揮積極正面作用。 

  記者:相對於工業制成品,價格上漲更為明顯的是農產品和以金屬和能源為代表的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陳志武: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主要是供求方面的因素推動使然。農產品的價格上漲的主因並非是中國糧食進口增加,而是全球對生物燃料的追捧。隨著油價的走高和一些國家推行能源替代戰略,乙醇汽油等生物燃料開始大行其道,這就使得作為生物燃料的上遊原料玉米變得奇貨可居,玉米在農產品價格上漲中發揮了領漲作用。不過,玉米等農產品是再生能力很強的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相對於農產品,以鐵礦石、有色金屬、石油等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供給和儲備相對有限。這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不是今天才有,十幾年來一直存在,以後將繼續存在。而從需求角度,來自新興工業大國印度和中國需求的猛增,使得能源供給和儲備吃緊,對全球原油價格的上漲形成了推動力。雖然全球能源價格的上漲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但也無需因此對未來過於擔憂。人類發展歷史表明,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開發替代產品就會變得有利可圖,資本和智力就會湧向這個領域,更便宜、更優良的替代產品和技術就會出現。 

  應讓市場之手發揮作用 

  記者:面對一些商品種類的上漲,中國政府應當如何應對? 

  陳志武:我認為,由政府部門出面來“壓”不是辦法,在市場經濟初具規模的今天,政府部門對市場的影響大大減弱,以行政力量壓制市場本身的力量,太難做到了。如果違背了市場規律,就會出現管制越多,問題越多的局面。 

  其實,對於通貨膨脹不必談虎色變,在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期間,一定程度的小幅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可控的、溫和的,其對經濟增長的損害是有限的。 

  記者:減少幹預的同時,中國是否可以在其它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陳志武:農產品領域,應當更多的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已經推出了很多農產品期貨品種,應當考慮繼續推出更多品種,以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穩定。以豬肉來說,可以通過推出市場期貨來鎖定生產者收益,減少市場風險,保証市場供應,防止價格的大起大落。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有豬肉期貨合同。實踐証明,這對農產品市場的價格穩定、風險規避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能源方面,今後中國要在降低能耗,尋找太陽能、風能、原子能等替代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程度上多下功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