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保衛“中國製造”是一場持久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5 12:08:11  


  中評社香港8月25日電/今後四個月,中國將專項整治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吳儀連續用12個“100%”,要求打好這場維護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維護中國產品信譽和國家形象的特殊戰役。

  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這樣一次戰役的打響,在某種程度上與最近其他國家對“中國製造”的關注有關,一些國家最近開始以品質和安全問題為藉口,對中國產品進行擴大化的抵制和調查,甚至將貿易問題政治化。應該說,產品品質問題既與國家的對外形象有關,更與國內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面對壓力,政府積極整治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是對民眾生命健康負責的表現。
  
  國內目前需要整治的產品品質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存在部分不法經營者和企業。我們不能否認,任何市場都有希望通過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不法之徒。只要可以謀取暴利,他們就會置法律和道德於腦後。

  其次,是企業技術水準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國曾長期處於物資緊缺、商品供應不足的狀態。在改革開放之後,為了加快生產來滿足市場需求,一些技術水準低劣的企業也就倉促上馬。當然,技術的先進與落後與否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由於技術的進步,中國20年前的汽車或者電器產品有可能在今天看來就是不合格產品,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卻是合格的。雖然理論上技術落後的產品最終會被淘汰,但是也有一個發展過程。
  
  第三,市場上仍然存在對假冒偽劣產品的購買需求。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成本是直接相關的,即使在合格的產品中,也有優質和普通產品之分,而優質產品的生產成本一般都會高於普通產品。我國的經濟發展水準很不平衡,一些大城市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而廣大中西部地區還十分落後,這些地區的民眾還很難承擔優質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因此,在我國就普遍存在明知產品品質不太好,為了省錢也購買。
  
  社論指出,當然,無論由於何種原因造成我國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的實際狀況,政府都應當加大監管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不過,政府的監管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將假冒偽劣一掃而光,而需要通過制度化的、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來提升“中國製造”的整體水準。
  
  首先,要對重要產品建立監督制度。由於我國農產品長期以來處於半自然的小農經濟狀態,生產者分散和難以確認,因此基本上沒有農產品的檢驗制度。在這樣一種監管的真空狀態下,農產品的品質保障就無從下手。而大米、食用油、肉類和蔬菜等作為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要保證產品的安全,就必須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而很難依靠突擊性的檢查來解決問題。
  
  其次,產品品質的提高需要監管的長期化。在我國一些地方,往往是出現嚴重的品質事故之後,地方政府就進行一陣風似的整頓,過一段時間之後依然故我。在這樣簡單化的監管下,政府執法缺乏連續性,而假冒偽劣產品仍然存在巨大的生存空間。
  
  第三,產品品質的提高是漸進的過程。我們應當看到,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指望所有的產品品質短期內出現質的飛躍,甚至比肩歐美產品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強制要求所有企業執行過高的產品標準,則很可能出現過多企業無法達標,而監管部門難以下手的狀況。
  
  總之,關注產品的品質問題體現了情為民所系的執政理念,但是如何提高產品品質,保障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卻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這項工程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觀念的轉變和支持。對於進行這樣一場戰役,我們需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