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勿將陳水扁此番台獨操作視為選舉議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8 08:44:19  


  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這場“總統”大選已經定位為“中華民國”與“台灣國”的決戰,且也必須定位為“中華民國”與“台灣國”的決戰。 

  “已經定位”是實然面,“必須定位”則為應然面。 

  先談“已經定位”。悉尼胡布會當天,陳水扁在南投說了十三次“我們就是台獨”(他只是沒說“嘸你嘜安吶”),謝長廷則宣示他選的是“台灣國總統”(後來,他修正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但“中華民國”畢竟不是“台灣國”),再加上“入聯公投”也不再以“不是台獨”來遮掩,而逕指是以“新國家的名義入聯”。事態至此,檯面人物的語言及思維已與綠營地下電台完全一致,“台灣國”儼然已以本來面目亮相。

  社論說,民進黨被陳水扁挾持,只要他以“台獨的陳水扁”來挽救“貪腐的陳水扁”之大戰略不變,這場“總統”大選就必然被他導向“台灣國”與“中華民國”的決戰。因而,縱使謝長廷勝選,謝也絕無可能使一切在“明年三月以後”歸零(他訪美時如此說);豈未聞如今已有所謂台獨“大老”警告謝長廷:“你當總統不搞這些(正名制憲),我們也會逼你搞!”所以,自這場大選至大選以後,台灣的政局皆已被民進黨定位為“台灣國”與“中華民國”的決戰。

  再談“必須定位”。長期以來,“台灣國”並未以本來面目現身;而是以“本土化”、“主體性”、“愛台灣”、“台灣悲情”、“國家正常化”、“正名制憲”等“化名”與“化身”示人;甚至此次“入聯公投”,陳水扁一開始亦稱“無關台獨”,“未違反四不”。民進黨主政以來,始終在“中華民國”與“台灣國”之間穿出穿進,搞得虛實莫辨,真偽難分;影響所及,台灣民眾也一直未能在“台灣國”與“中華民國”之間作一認真的思辨。然而,如今情勢發展至此,“台灣國”既以本來面目示人,則台人也就沒有不作抉擇的餘地。因此,這次“總統”大選也就“必須定位”為“中華民國”與“台灣國”的決戰;大家都把話說清楚,勿再猶抱琵琶半遮面,也不要再打煙幕戰。 

  社論表示,不可將陳水扁此番的台獨操作視為僅是“選舉議題”,而認為“明年三月以後”一切即可復原;因為,這次台獨操作,涉及陳水扁的貪腐官司及歷史定位,可謂是他政治生命的生死掙扎,不如此他如何挾持民進黨,不如此他又如何對付卸任後的貪腐追訴?陳水扁此時的目標是:透過此次大選,在政治上及社會心理上造成為台獨衝破“紅線”的效應,藉以確保他在卸任後維持台獨旗手的地位;就此而言,“台灣國”絕不會是大選過後就自動消失的“假議題”,而可視為自此與“中華民國”分道揚鑣的不歸路。

  這次選舉是“中華民國”與“台灣國”的決戰,也是“中華民國總統”與“台灣國總統”的決戰。已經如此定位,亦必須如此定位。 

  社論指出,回顧八年來的滄桑變化,陳水扁曾有“新中間路線”的思維,亦有“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如今卻走向“四要”,及以“入聯公投”包裝“台獨公投”;漫漫八年,陳水扁一步步走上以更激進的姿態來掩飾其失政敗德的路子,中間選民對他的期待亦付諸東流,此皆十分可惜之事。但是,反過來說,陳水扁最後終於卸去一切偽裝的政治胭脂,以台獨的真面目亮相,卻亦使台人第一次有機會在“台灣國”與“中華民國”之間作一思辨與抉擇,這卻是一個值得台人慶幸的契機。何況,此時距大選尚有七個月,台人可將“台灣國”與“中華民國”置於胸臆腦際,慢慢咀嚼反芻,然後好整以暇地作出冷靜明智的抉擇。
 
  “台灣國”已以本來面目亮相,沒有“新中間路線”的幻影,亦不再有“四不一沒有”的虛晃。這次大選的主題就是:“中華民國”與“台灣國”,你選何“國”?至於究竟最後何“國”勝出,恐無人可以逆料。畢竟,“台灣國”的論述者有其罩門,否則即不必一路遮遮掩掩,不肯以本來面目示人;而“中華民國”的論述者亦有弱點,否則即不會始終說不清楚,處處陷於挨打的狀態。 

  然而,無論如何,這次選舉已是一場“中華民國”與“台灣國”的決戰;誰不敢進入這個戰場,或沒有能力經營此一戰場,即是失敗者,就是輸家。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