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香港須關注美國金融動盪的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0 10:39:47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上周五公布的美國八月份就業數據殊不理想,下跌四千人,與預期的增加十萬人相去甚遠,乃四年來首次下跌,引起了股市震盪,令道指急挫近百分之二。這確是個警號,令人更關注今後美國經濟走向,及其對亞洲特別是香港的影響。

  《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就業數據不佳對市場造成衝擊自有原因。這顯示居民收入或會下降,可進而影響消費及供樓能力。當樓市情況日差,收樓及斷供案例數目正加快上升時,已難再承受新的打擊。消費佔美國GDP約七成,若受影響則經濟前景亦蒙上陰影。之前仍有人估計次按問題對經濟的影響有限,這種樂觀的看法在就業數據公布後,看來已難再有市場。現時焦點已轉往經濟調整會有多深,特別是會否導致衰退等問題上。

  目前美國經濟似正形成一個不利的“兩高三低”組合:三個月拆息及油價高企,而經濟增長、就業及美元幣值低落。油價因各種國際問題高企,與拆息上升同樣有收縮效應,對轉弱中的經濟尤為不利,大有加深及加快其調整的可能。在股市震盪中,美元亦相對日本及歐洲貨幣下滑,與之前八月中大震盪時偏強的情況有異。顯然這並非佳兆:若經濟及金融問題導致市場對美元的信心減弱,則會影響美國引資,甚至觸發美元危機,其後果十分嚴重。

  在信用緊縮下,歐美的利率結構正演化出獨特型態,對今後的金融市場及經濟走向將有重要影響。自八月末開始,歐美貨幣市場的三個月拆息突然急升,涉及美元、歐元及英鎊等主要貨幣,反映信用緊縮正進一步惡化。這在歐洲央行、英倫銀行不再加息,和聯儲局行將減息的預期中出現,尤其值得探討。這既顯示近期各大央行的注資及其他措施效果不彰,也反映歐美銀行體系面對的困難有增無已。當八月中金融風暴全面爆發時,三個月拆息已扯升一次,之後在注資下仍未顯著回落,近日又再躍升定必有因。有報道指本周歐美銀行體系將要面對一千一百多億美元的短期票據再融資壓力,數額比八月中的還稍多。此外,日後還要面對三千多億槓桿收購,及其他基金交易的融資需要。顯然,這些壓力雖未致危及銀行生存,但必將做成巨大負擔,並扭曲市場運作。

  值得注意者是上述情況已波及香港。本港的三個月拆息近日已追隨美息扯高,並曾突破五厘水平,而多家銀行已相繼調升存款利息,由此看來貸款利息加高或只屬早晚之事。當市場還在翹首等待聯儲局減息,並憧憬從這帶來的利好效應,若突然出現加息,對樓市、股市等的震動可想而知。對此各方面應有心理準備。

  從更深的層次看,當美國經濟及金融情況惡化時,各種影響將通過聯繫匯率渠道傳入香港,對由此帶來的問題絕不容忽視。除了利率的連動外,今後還須密切注視港元隨美元貶值所帶來的影響,特別是美元貶值較急時可能帶來的震盪,和國際資金流動格局的可能轉變等。這些變化,對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功能均會有重要影響,故應及早研究對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