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孫慶餘:陳水扁如小丑 獨派不三不四暴虎馮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7 12:23:40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台灣資深政論家孫慶餘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說,國、民兩黨周六舉行的“拼公投”大遊行,看似熱鬧滾滾,其實都是雙方最高層動員出來的假象,遊行者採取“責任式配額”,一車車運去。這全然是一種“拼表演”,而且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表演,全場既看不到“民意”,又違反“公投”原則。

  如果有什麼可以類比這兩場表演,那就是墨索里尼的“向羅馬進軍”及希特勒的“紐倫堡大集會”。但“向羅馬進軍”及“紐倫堡大集會”不是一般民眾的遊行及集會,是黨棍及狂熱份子的被動集合。他們不是西方意義的公民集會,而是被指揮及行動一致的集會,換言之,就是“軍隊”。以“軍隊”去代表公投呼聲,那簡直是開公投玩笑。不幸全然處於民主幼兒階段的國、民兩黨,正是要以這種方式去展示“公投呼聲”及“全民運動”。 

  外交政策不能公投 

  公投可以由最高層“一聲令下”去推動執行嗎?當然不可以。民主國家的公投是由下而上,針對某事凝聚公意,形成公投議題,然後循合法程序交付公投。而且公投是要改變現狀(要去“做”某事或“修正”某事),而非“表達聲音”。“表達聲音”根本不能構成公投主題,除非要改變國家現狀。這也是何以美國將“入聯公投”定性為“宣布獨立的一步”的緣故。

  純然要“表達聲音”,又“由上而下”公投,當然違反“公投”原則。而將外交(包括入聯)政策公投,更會使“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因為外交是政府的職權,不是一般公民的權利,是非常專業又事涉敏感的區域,往往影響國家生死。所以托克維爾在《美國的民主》一書,做了先知式警告:“外交不需要民主特質,它需要的是民主之外的東西。民主國家傾向於服從衝動而非謹慎,為滿足一時衝動而放棄長遠大計。法國大革命後,美國國內即表現了這種傾向。全賴華盛頓堅毅不屈的性格與他享有的威望,才阻止了國人群情激憤的冒失衝動,避免對英宣戰(因為當時美國無力挑釁,需要和平)。” 

  全民運動從未開始 

  華盛頓阻止了台灣民眾群情激憤的冒失衝動,陳水扁卻挑起民眾的冒失衝動。看看獨派那些不三不四支持“公投入聯”的言論,哪有一個合乎謹慎及長遠大計要求,全部是喊殺喊打,反中反美,“暴虎馮河,死而無悔”。即使在陳水扁正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明年3月22日後,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公投只是代表台灣人民有這樣的聲音”,這些獨派還是表演得“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不是笨到了極點(情願一再被陳水扁耍),就是壞到了極點(睜眼跟著說瞎話)。

  陳水扁說柯慶生等人的話“絕非布什的意思”。他是自欺還要欺騙台人。陳水扁宣布“入聯公投的全民運動才剛開始”。事實上運動從未開始,自始至終都是陳水扁的“個人遊戲”,加上一小撮獨派的搖旗吶喊。陳水扁說“自己的‘國家’自己管”,言下之意要美國閉嘴。問題是,得罪了美、中,台灣根本出不了“國門”,何況陳水扁還是不斷挑起內亂外患的騙子小丑。

  “拼公投”是假議題,是為了個人及獨派過癮,不惜把2300萬人帶入災禍。更可悲的是,這些人的信心竟然建立在“中共不敢打”及“到時美國會來救”的假定上。原來“台灣第一勇”是這樣拼出來的!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