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泰報分析:安倍辭職,中日關係是否面臨變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20 15:02:22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沒有給“美麗國家”帶來美麗,突告辭職。在極為關鍵的時刻,日本政局的變化,會不會為中日關係再次帶來變數?
 
  泰國世界日報就此發表社論說,中日關係近年成了中國外交的重點,不僅因為對北京來說,中日關係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家關係,還是中國正在推出的和諧外交佈局中,較缺少把握的一塊。表面上看中國領導層北上南下忙於遠交,實質在外交戰略中,日本已成相當重要的一環。
 
  社論指出,中國把中日關係的穩定和改善,作為今年的政治大事之一。而政治大事最重要的時間點,正是在9月下旬。今年9月,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雖按中國慣例,逢10大慶,逢5小慶,但出於改善中日關係的迫切,今年原擬借邦交正常化35周年這個由頭,在中日關係改善上,做番文章。中國有意借此時機,重建中日間的“互信”、“合作”兩大重要關係。
 
  35年前的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北京,當月29日簽訂了“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這被視為中國與美國建交之外,中國70年代最大的外交事件。
 
  今年年初,中國領導層即把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定為今年的政治大事之一,與中共十七大召開、中共解放軍建軍80周年、香港回歸10周年、北京奧運倒數一周年、台海兩岸關係解凍20年,相提併論。為此,溫家寶4月訪日,作為中國總理時隔7年後的首度訪日,以及最近軍委副主席曹剛川訪日,恢復中日軍事關係,以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訪問日本。
 
  社論說,本來北京當局與安倍內閣方面,在減少歷史問題的干擾上已有進展,廓清日本的“中國軍事威脅論”方面,也有初步成果,正圖增加政治互信,乃至推動構建“新時期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之際,也就是賈慶林到訪日本之際,突然出現安倍辭職事件。
 
  正當外間認定麻生可能領政,中日關係可能再生麻煩之時,日本政局發生演變,福田康夫有望接班,令中日關係再度峰迴路轉。不論福田康夫的內政路線是否繼承安倍路線,其不參拜靖國神社的承諾,其回歸亞洲外交的理念,以及穩健的國際觀,甚至是對朝鮮問題力主保持壓力下的對話,都令中國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社論認爲,安倍雖然是短命的首相,但其任內把小泉內閣以來凍凝冰點的中日關係,引領呈逐漸升溫之境,不僅中日經濟關係保持到良好,而且以一年內中日領導人3度會面的頻度,令中日政治關係也開始加溫改善。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是,一旦福田康夫入相,中日關係將有何種走向?
 
  對中國來說,當然希望中日關係更上層樓。以福田此次對外交政策的表述來看,這種期望,似有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日本內政問題如山,福田康夫要實現其“建設希望與安心的國家”,既要與控制參院的民主黨角力,又要擺平自民黨內各大派系,結束日本政局的動盪是其首要任務。
 
  社論認爲,在中國領導層十七大換屆、兩岸關係隱現衝突的背景下,穩定發展中日關係,仍是中國外交佈局中重要的一環。未來的中日關係,既有穩定的因素,又有不確定的可能,應該不會大冷,也難有大熱。如何在維繫東亞地區安全的基礎上,建立起面對全球戰格局的交往和信任,仍是中日關係需要思量的重大的課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