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2日電/中秋節前夕,台灣“高檢署特偵組”投出一個政治震撼彈,民進黨四大天王特別費案中,參選的謝蘇獲不起訴,不參選的呂游則遭起訴。因陳水扁“國務機要費”與馬英九特別費案而引燃的特別費風暴,一路走來,緊扣著藍綠政黨鬥爭發展。這場涉及藍綠天王的特別費官司,真的非常“特別”。
聯合報分析文章說,法律是政治的產物,這是指立法的起源與法意而言;但在台灣,法律卻經常是衡量政治利害之後的結果。在特別費的鍋蓋掀開之後,只要有人舉發,曾任行政首長、重要府院要職,甚至縣市首長者,幾乎無一倖免,從“國務機要費”開始,彷彿亂槍打鳥,從“中央”到地方,一打就中,一中就起訴。
“國務機要費”與特別費演變至今,讓人不得不懷疑司法的政治性格。馬英九被起訴、宣判無罪之後,檢方再提起上訴,也埋下政治效果對沖的伏筆,而四大天王與陳唐山,則是除了要參與選舉的正副“總統”參選人之外,全部被起訴,看來謝蘇已經逃過一劫,而不需要參選的呂秀蓮、游錫堃與陳唐山,幾乎被當成捍衛司法貞操的祭品。
特別費如星星之火,不斷燎起政壇大火,只要藍綠“總統”參選人的官司有戲劇性進展,明年“總統”大選的戰局,就會立刻向特定的一方傾斜。若說下一任“總統”是由司法來選舉,並不為過;也因此誰能操縱、影響司法的程序及結果,便有機會坐上大位。
要說司法人員難為,倒不如說司法人員政治智慧過人,巧妙的將政治爭議和貞操風險平均分散到藍綠兩營上,檢察當局的政治精算能力毫不遜於朝野政客,這場司法大戰即使纏鬥到大選後,無論馬謝孰掌大位,司法的“超然性”都能對新的執政者有完美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