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福田言詞行事較圓滑 未必是鴿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24 10:20:08  


穩重的福田康夫恐怕與穩重的父親一般,只是言詞行事較圓滑而已,外國媒體將其歸為鴿派,卻說不出他與鷹派的安倍及小泉有什麼差別。
  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日本媒體之炒作政治人物非常有效,安倍晉三本缺乏擔任總理大臣(首相)之才幹,但在媒體炒作“新一代年青政治家”的呼喊下,政治行情突然升高,選民固然不知道這位歷史上最年輕總理大臣的底細,自民黨內也被“鎮住”了,連森派的福田康夫也不得不放棄競爭,其他派閥當然只能屈服於現實,但不到一年的施政檢驗,就知道炒作出來的人物畢竟靠不住。 

  中國時報分析文章說,這次自民黨以雷霆萬鈞之勢,派系聯手支持福田,而且態度很早就表明,這就反過來把媒體“鎮住”了,媒體不敢再炒作剛炒了一陣子的麻生太郎,繼任安倍的氣勢一夕翻轉,轉過頭來又捧福田了。 

  日本媒體常以有無魄力來衡量政治人物之是否能在領導地位上稱職,尤憶1970年代福田康夫之父福田赳夫與田中角榮競爭,他們因為佐藤榮作的弟子,佐藤希望福田先任,田中繼之,但田中不服,展開同門競爭。當時媒體認定田中有魄力,福田較穩重,結果是田中勝了,而當時筆者就認為田中必勝,為此且與駐日特派員打賭了輸贏。原因就在於氣勢,田中已佔了氣勢之光,佐藤的想法已難生效。就如森喜朗希望福田康夫先任而安倍晉三繼任,但安倍之勢已起,森喜朗之意見亦難起作用,福田缺乏背水一戰之勇氣而撤退了。 

  分析文章說,今日是黨的氣勢將福田推了上來,但福田究竟有多大能耐?他真的是十分穩重嗎?這恐怕也未必,穩重與圓滑是相關的,福田的經驗既超過安倍,在圓滑程度上更勝一籌。 

  譬如福田早早地便聲明不去參拜靖國神社,其實參拜與否完全不關連到政策是軟是硬,如果有意走軍閥主義路線,不去參拜又何妨?以此小事而妨礙到與中韓兩國的交誼,不但妨礙了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的希望,也使東南亞國家對日本失去好感。福田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如果以此就判斷福田親中韓那就未免太膚淺了。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路已是條不歸路,福田在這條路上絕不會較小泉純一郎或安倍晉三緩慢的。福田在擔任森喜郎的內閣官房長官時,便曾放出應修正日本“非核三原則”的試探氣球。 

  福田之父福田赳夫在1978年訪問東南亞時,在馬尼拉發表所謂“福田三原則”,其中就包括“日本保證不成為軍事大國”,但如今的日本卻毫無疑問地已成為軍事大國,除了沒有核武外,軍力之強在全世界也名列前矛。 

  穩重的福田康夫恐怕與穩重的父親一般,只是言詞行事較圓滑而已,外國媒體將其歸為鴿派,卻說不出他與鷹派的安倍及小泉有什麼差別。為什麼福田也聲稱不應從波斯灣撤回日艦而要延長《反恐法》呢? 

  中國時報報道又說,福田之父、日本第67任首相福田赳夫,在日本最被稱頌的功績是與中國締結〈日中和平友好條約〉。但福田赳夫也是著名的親台家,他曾提出重視台灣關係以與中國大陸抗衡的論調,也曾受李登輝之邀訪台。 

  日本政壇最有名的首相爭奪戰“角福之爭”,指的就是福田赳夫和田中角榮,他們在爭首相之座時,田中積極主張儘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福田則提出應重視台灣關係的慎重外交路線與田中抗衡。 

  福田赳夫於1976年12月當上首相後,便提倡“全方位的和平外交”,他積極展開東亞外交,並與中國締結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另一方面,福田仍對台灣相當友好,還曾於首相卸任後,應李登輝之邀到台北木柵泡茶聊天,那成為福田生前的最後一次赴外訪問。 

  福田赳夫對福田康夫的影響也很大,福田康夫於去年六月曾發表“新福田主義”,強調應以“心與心的交流”為基礎,達到建立東亞共同體的目標。 

  事實上,福田赳夫於一九七七年在首相任內訪問東南亞時,也曾在馬尼拉提出被稱為“福田主義”的東亞外交三原則。 

  福田赳夫所謂的東亞外交三原則即,日本絕不成為軍事大國,要為世界和平與繁榮貢獻;建立心與心交流的信賴關係;以對等立場為東亞和平與繁榮貢獻己力。 

  福田康夫的“新福田主義”可說是父親所提的“福田主義”之延伸。 


    相關專題: 安倍突然辭職 日本政局動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