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呂耀東:安倍繼任者將面臨重大政治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30 09:12:20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對外關係室副主任呂耀東博士在即將出版的《中國評論》十月號撰文談安倍辭職後日本政局的走向。 

  文章首先指出,對於新任日本首相而言,怎樣面對朝野在眾參兩院各掌握多數議席的對峙局面,如何處理安倍政權的政治遺產,將成為新內閣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 

  內閣成員貪腐、養老金醜聞等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平息。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解決《反恐特別措施法》延期的問題。安倍後的日本政局走向撲朔迷離。 

  文章認爲,日本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今後執政黨與在野黨將分別在眾參兩院掌握多數議席並展開對峙和爭鋒。特別在對外政策方面,自民党主張在加強日美同盟的同時,推進支援東歐和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實現民主化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構想,強烈顯現出其想要成為“政治大國”的意願。 

  安倍政治後遺症影響新政權。首先,安倍不合時宜的對華“兩面下注”戰略和“價值觀外交”,給“亞洲外交”蒙上了陰影。其次,安倍政權在與朝鮮邦交正常化談判及解決“綁架問題”無所作為。再次,內閣成員貪腐、養老金醜聞等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執政黨的公信力。另外,慰安婦問題顯現日美關係的裂痕,安倍繼任者仍需要費力鞏固日美同盟。 

  從福田和麻生的“政策構想”以及15日發表的“執政公約”中,可以基本厘清其執政理念及政策走向:“民生”、日美同盟和 “綁架問題”是安倍繼任者的基本政策取向。尤其是迫在眉睫的“民生問題”將成為新政權必須面對的關鍵問題。 

  首先,改善“民生”問題將是新政權國內政策的首選。其次,強化日美同盟、繼續改善亞洲外交將是“安倍後政權”外交政策的重點。 

  可以預見,安倍繼任者將在強化日美同盟的同時,進一步通過改善亞洲外交,就東亞經濟一體化、地區安全和國際問題與亞洲國家進行戰略對話,提升日本在亞洲事務中的發言權和主導權。特別是在朝鮮半島及“綁架問題”方面,加強與中韓的溝通和協調。並繼續推動中日戰略對話與合作,鞏固和加深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