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主動防禦”戰略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曾多次闡明使用核武器三原則(不以核武器相威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今年8月27日,中央軍委委員、第二炮兵司令員靖志遠上將在第二炮兵司令部會見了美國國會衆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艾克·斯凱爾頓一行時再次强調了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是一貫的、堅定的 、不會改變的。然而,在沃澤爾的這篇報告中,却處處能看到中國即將采取“先發制人”策略的論調。
該報告透露,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目前的主要任務有三個:威懾、利用彈道導彈支援常規作戰、核反擊。其中,核反擊是目前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三個主要任務中最核心的使命。核反擊將以第二炮兵的導彈部隊爲主幹,海軍和空軍部隊作爲補充,形成核反擊聯合力量。通過打擊敵人的城市,讓其遭到到無法承受的破壞,幷對其産生震懾作用。在談到中國如何對其戰略系統在遭受常規打擊或核打擊時做出反應時,沃澤爾聲稱,按照“解放軍作戰理論”,當覺察到敵人可能會采用任意等級的核武器發動攻擊時,第二炮兵部隊在預先接到警報的情形下,有可能會打破先前公開承諾的種種約束。
沃澤爾還表示,由于解放軍“主動防禦”戰略的提出,使得戰爭已經成爲了一個“全盤的整體”,進攻與防禦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戰爭中的“突然性”與在敵方境內展開“自衛中的反擊”一樣都是“主動防禦”作戰學說的一部分。他甚至更加武斷地認爲,根據解放軍的軍事學說,“主動防禦”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已經暗示了中國軍隊將采取“先發制人”的攻擊行動。
爲了進一步突出解放軍的“進攻性姿態”,沃澤爾隨後又將筆鋒一轉,扯到了前一段時期炒得沸沸揚揚的反衛星試驗,幷將其作爲中國可能破壞自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諾的證據。沃澤爾認爲,北京方面已經認定“搶占太空”是戰勝美國的關鍵所在。解放軍也已經在近年的太空試驗中證明了其反衛星能力,目前正在努力尋找美國在太空技術方面所暴露出的弱點。出于對核力量安全的考慮,解放軍需具備“反衛星”技術,這樣才能阻止敵人利用衛星監視第二炮兵部隊的一舉一動。
常規導彈將集中使用
在分析完中國的核力量後,沃澤爾又對解放軍常規導彈的應用侃侃而談起來。他表示,解放軍最新的軍事學說已經對常規導彈的使用給出了明確的指導。解放軍的戰略家們和高級將領們在仔細分析了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的表現後得出結論,在那次戰爭中,由于未能收集到敵方的情報,幷且未能將導彈集中使用,伊拉克軍隊遭受了慘重的失敗。解放軍專家指出,導彈是非常具有威懾力的武器,但必須采取集中火力突然襲擊的方式打擊敵軍的集合處、重要基地和設施以及其他的指揮和控制中樞。如果進攻的火力能够有效地集中起來,那麽就可以在“不需要交戰”的情况下贏得一場戰爭。 而當年伊拉克所發射的81枚飛毛腿導彈既沒有給美軍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也未能對對手的心理造成影響。 一些解放軍學者認爲,如果伊拉克能够集中自己的導彈,在美軍及聯軍離開其訓練和集結地之前對其實施打擊,那麽在這些部隊在進入攻擊位置之前,就可能已經遭到致命打擊了。
在西方媒體的解讀中,北京方面的許多動作都與“台海戰爭”扯上了關系。《中國核力量》一文認爲,解放軍這種采用常規彈道導彈集中使用的作戰方式將是針對台灣的。因爲在台灣海峽附近,解放軍部署的短程彈道導彈的數量已經接近800枚。此外,解放軍已經發展出的新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可能也會用來打擊台灣地區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