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文章:從民生到民意 胡溫新政建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1 11:45:32  




  民生、民意,還須加上民主 
  
  文章指出,近十年來,中國片面地突出經濟增長的施政,也帶來了一系列政治與社會問題。突出的問題有:各地官員在推動經濟發展時,粗暴地侵犯民眾的合法權益。如徵地時沒有給農民或城市拆遷戶以足夠的賠償。不少城鄉地方領導搞好大喜功的政績工程。也有許多地方官員,耗花鉅資建樓堂館所,購買豪華汽車,遊山玩水。 
  
  雖然胡溫近年來提倡“科學發展觀”,宣導和諧社會和以人為本,這些問題還仍然存在,一些有劣跡的官員還是順利晉升。其主要原因是,官員在施政和決策時缺乏黨內外民意代表的監督,民主未能充分滲透施政過程。另外,官員的升遷,往往由上級決定,缺乏民眾與民主討論與媒體監督。

  以民主制度保障民生與民意的落實 
  
  文章指出,各地官員我行我素,會造成重民生與民意的政策與胡溫新政無法順利實現。以胡溫的房地新政為例。近四年來,胡溫等領導人力圖控制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但近兩年來各大城市的房價仍快速上升。分析家指出,原因是地方官既堅持要推動經濟增長,也想創造經濟增加值和地方稅收。各地官員把大量土地低價甚至無價轉讓給工業製造商,還與勾結地產開發商炒高地價。 
  
  文章認為,要官員在施政時尊重民意,只有靠推進民主。為此,必須加強人大、政協、媒體、民意對政府官員決策、預算、品行的監督。另外,也要加強黨內民主,讓黨委成員、黨代會代表參與決策的討論,或對各級領導的施政與操守的討論。最好是讓上述代表民意和黨員意見的機構,參與官員晉升的考核與評價。同時,也要盡可能理清與規範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的責任與關係。這樣,才能保證官員操守的清廉,官員才會切實在施政中照顧民生和順應民意,新政才能確實在地方實施。有了“三民”原則的有機結合,中國的發展模式才會在國內外更有說服力和更有吸引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