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執政需要 中國諮詢機制吸納民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3 00:36:09  



  據瞭解,在2004年國務院頒發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正式提出了決策民主化、科學化。2005年經過修訂的《國務院工作規則》也強調,重大決策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與此相呼應,各地相繼出臺了各種規範意見和規範行政決策。經發改委調查的一組資料顯示,全國超過70%的市縣政府出臺了規範行政決策方面的專門規定,明確決策許可權和程式,並建立了政府決策公開聽取公眾意見制度;超過50%的市縣政府建立了政府決策跟蹤回饋和評估制度。

  儘管中國目前沒有澳大利亞那樣比較完善的公眾參與決策的機制,但類似做法也已出現,如聽證會制度和專題調查組。在專題調查中,有成立農民工問題調查組和房價問題調查組;引起廣泛關注的個人所得稅聽證會等各種聽證會也曾多次舉行。發改委體改司一位官員認為,“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依法決策相結合的模式開始形成。”不過,“決策領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發改委課題組專家稱“聽證會缺乏透明性,流於形式。”目前有的聽證會在聽證程式上“遮遮掩掩”,如有的聽證會在代表的人選上不透明。而澳大利亞生產力委員會公開調查的最終報告中,各種意都必須得到反映,但中國對聽證會記錄如何處理沒有明確規定。

  總體而言,各地存在的問題包括4方面:

  一是,決策的隨意性大。一些地方和部門作出和執行決策過程中缺乏應有的連貫性、穩定性,決定了的事情有時隨著領導人的變動而發生變化。還有一些本地幹部沒有按照規則和程式進行決策,憑經驗拍腦袋決策、盲目和倉促決策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是,“諮詢機構變成了單純的‘秘書班子’或‘論證班子’”,即政府決策諮詢機構的職能不夠明確。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領導拍板、專家論證的情況。決策諮詢機構發生職能錯位,很難做到深入調查研究、提出獨立見解。

  三是,由於一些部門在決策時的慣性,“封閉運作”使得決策透明度不高。“群眾對決策過程往往根本不知情,難以進行有序參與和監督。”

  四是,決策失誤後追究責任很難落實。由於體制和歷史原因,決策責任界定還不清晰。決策出了問題沒人負責,應該個人負責的往往推給集體,集體負責又難以追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