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研制半機械蟲窺軍情 間諜領域將掀起革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3 17:24:32  


美國中情局上世紀70年代研發的機械蜻蜓,以及哈佛研發的機械蒼蠅 。
  10月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出長篇調查報道披露,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可能已成功擁有半機械半昆蟲的技術,從而在間諜情報、軍事偵察和安全保衛等領域産生革命性的影響。當然,伴之而來的還有個人穩私保護方面的倫理爭議。 

  “异形”昆蟲驚現華盛頓、紐約 

  華盛頓的一名律師伯納德·克蘭告訴《華盛頓郵報》記者說:“我長這麽大還從來沒有看見過那麽奇怪的蜻蜓,因爲說它們是蜻蜓,個頭却又大了點;說它們不是蜻蜓,可它們的外表又挺像那麽回事。當時就感到疑惑:它們是機械還是生物?” 

  伯納德和他的同事于是將心中的疑惑發在網上:“它們在離地面四五米的空中飛行,幷且總在我們舉行集會的第七大道上空……它們是在監視我們嗎?” 

  華盛頓和紐約不少參加反政府集會的人都有跟伯納德一樣的奇特遭遇:每當他們舉行反伊拉克戰爭,或者反布什總統的集會時,總有一群“不速之客”在上空盤旋。于是就有人懷疑它們是國土安全部派出的高科技微型間諜機,當然,也有人會說它們可能就是蜻蜓,或許是生物學家們搗騰出來的變异物種。 

  美國社會各界就此展開了激烈爭論: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杰里·洛頓說,伯納德和其他游行示威者看到的就是蜻蜓,因爲華盛頓盛産那種“個頭大得嚇死人”的蜻蜓,加上示威者們又疑神疑鬼,所以才會看到“异形”蜻蜓。 

  然而,洛頓不得不承認說,在華盛頓還有3人在3個不同場合看到“詭异”情景——3只蜻蜓編隊飛行:“蜻蜓從來不編隊飛行,這不符合它們的生活習慣。” 

  “公民正義夥伴”組織負責人馬拉·哈立拉德表示,她正在調查上述報告,已經根據《信息透明法案》向聯邦機構遞交了要求了解真相的申請。如真的發現美國聯邦機構調用微型偵察飛行器監視政治活動,那麽“將是嚴重違反人權的行徑”。 

  微型飛行器在美上空偷偷飛 

  盡管現在還無法確定,伯納德他們在華盛頓和紐約上空看到的“异形”蜻蜓是美國的新型偵察飛行器,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政府自二戰結束以來就沒有間斷過對“機械蟲”的研究,幷且數量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 

  據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文件顯示,迄今爲止已在美國投入使用的微型飛行器有100多個品種,大如小飛機,小如鳥兒。 

  而美國中情局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著手微型飛行器的研發。考慮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即便那些對微型飛行器抱懷疑態度的人也認爲,肯定有美國的機構成功研發出了微型飛行器。 

  事實上,從美國政府公開的資料來看,美國微型飛行器光去年一年登記在册的飛行時數就達16萬小時,相當于2003年的4倍,以至于美軍指揮機構和參謀大學警告說,如果不盡快出台微型飛行器飛行規則的話,那麽“美利堅上空將會發生交通堵塞”。 

  美國各種機構之所以如此熱衷于微型飛行器的研發,因爲它們將成爲執法機構跟踪嫌疑犯、軍方導彈及在倒塌建築內尋找生還者的得力工具。 

  “半機械蟲”像科幻電影 

  那麽,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已經研發或者正在研發的微型飛行器是什麽樣呢? 

  美國中情局是最早從事微型飛行器研發的機構。30年前,中情局的研發辦公室就研究了一款名爲“昆蟲直升機”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大小如蜻蜓,包括一台微型汽油發動機和4只可折叠式的飛行翼。“昆蟲直升機”試飛成功,但飛行器一遇大風就被刮得無影無踪。中情局發言人喬治·利特爾表示,除此之外,他不方便談論中情局後來研發的新産品。 

  美國國家情報局、國土安全部和秘密勤務局都拒絕談論類似的話題。只有聯邦調查局斷然否認類似科研項目的存在:“我們沒有那樣的玩意。” 

  而據說美國國防部在這一課題的研究上與中情局有一拼。據透露,美國國防高級科研項目局正資助有關方面進行“半機械蟲”項目的研究——就是將電腦蕊片值入蛹體內,再讓蛹發育成正常的蛾。這樣一來,蛾的部分神經與電腦蕊片自然結合,從而能讓電腦蕊片自然控制蛾的飛行與角度。 

  美國國防高級科研項目局負責人陳米特·拉爾在今年8月的一次研討會上宣稱:“哈利·波特中的一些法術和科幻電影里的一些情景,如今已經變成現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