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黑水”折射美伊困境:沒他們不行有他們更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4 11:07:02  


美國“黑水”保安咨詢公司雇傭兵。(資料圖)
  美國“黑水”公司槍殺伊拉克平民事件中的1名傷者和3名死者家屬11日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補償性賠償,同時還要求法院判决懲罰性賠償。 

  “如果爲伊拉克戰爭的參與者頒發奧斯卡獎的話,毫無疑問,獲最佳配角獎提名的就是黑水公司。”美英安全信息委員會關于伊拉克的報道中曾這樣寫道。作爲一家私人保安公司,“黑水”承擔的不是一般看家護院的任務。根據該公司與美國國務院簽訂的合同,“黑水”專爲在伊美國外交人員提供保安服務。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可或缺”的配角,却給它的“東家”帶來了大麻煩。 

  9月16日,“黑水”公司在護送美駐伊使館車隊時遇襲,雙方的交火造成至少17名伊拉克平民死亡。在巴格達民衆的强烈抗議和伊拉克政府的憤怒中,美國國務院、國防部、聯邦調查局先後介入調查,然而至今仍未得出最終結論。 

  伊戰4年多以來,軍方侮辱、濫殺平民的新聞幷不鮮見。“黑水”事件之所以引人關注,在于它讓人關注起伊戰中的“軍事外包”現象。美軍公開聲稱其在伊投入的兵力爲16萬,但實際上,在伊拉克還有一支由“黑水”這樣的私營保安公司組成的“軍事合同工”。據統計,來自30多個國家的這類“合同工”和駐伊美軍人數持平。
可以說,這些“軍事合同工”客觀上發揮著支持、配合美軍軍事和重建行動的作用。然而,這些“配角”在執行安全合約時行爲不當,大大破壞了美國要贏得伊拉克“民心”的初衷和努力。伊拉克人根本分不清這些經常濫用武力的保安人員和美國軍人的區別。“黑水”事件發生後,就連美國軍方也對這些保安頗有怨言。 

  “黑水”事件也因此引發了美國社會對私營保安公司的責任、監管及法律地位的爭論。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辛格認爲,將在戰區護送政府官員及其財産等職責外包給私營公司只會削弱政府能力。美國戰略和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國際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希克斯也認爲:“在伊拉克那樣惡劣的安全環境中,私營保安公司的存在是必要的,但關鍵是我們如何保證這些公司能起到更多正面而非負面的作用。” 

  對“黑水”這樣的“軍事合同工”的監管存在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無論根據2000年美國實施的《軍事治外法權權限法》,還是2003年時任美駐伊最高行政長官布雷默簽署的17號令,相當一部分私人保安都享有實際上的豁免權。爲此,美國衆議院日前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向在伊拉克和其他戰爭地區工作的美國保安公司和其他承包商提出指控,這意味著在戰爭地區爲美國政府服務的各類承包商有可能將不再享受司法豁免權。 

  “黑水”事件的發生正逢美伊關系處于一個微妙時刻。已作出部分撤軍姿態安撫國內的白宮急于要求伊拉克馬利基政府在民族和解和局勢穩定上取得進展,幷不希望“黑水”事件此時攪局;內外交困的馬利基則拿“黑水”開刀,一方面向國內表明維護主權的决心,另一方面則向美國施壓。在這樣的情勢下,雙方就“黑水”事件成立聯合調查組,謀求以妥協的方式解决問題。 

  伊政府10月9日要求美國政府在6個月內取消其與“黑水”公司在伊拉克的所有合同,幷要求“黑水”公司向每名遇害者家屬賠償800萬美元。也有消息稱,美國國務院可能逐步限制“黑水”保安公司在伊拉克的任務,幷終止與其在伊拉克的合同。 

  不過,無論“黑水”命運如何,“黑水”這樣的保安公司都要繼續留在伊拉克。伊政府發言人坦承:“伊拉克目前還沒有能力爲美國外交人員提供足够安全保護。”事實上,“黑水”公司被伊政府吊銷執照後,也變相限制了美國外交人員的活動。 

  “黑水”在伊拉克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與美軍在伊拉克的困境一樣,去留都是問題。這正是伊戰發展到今天的尷尬。

  鏈 接:“黑水”保安公司

  “黑水”保安公司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末,總部設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有美國最大的私人保安訓練中心。該公司成立後的第一筆資金就來自當時的克林頓政府。受雇于美國國務院後,該公司一直爲駐伊拉克巴格達及其周邊地區的美國外交官提供保安服務,成爲在伊首屈一指的美國安全承包商。美國國會最新報告稱,由于擔負伊拉克最危險地區的保安任務,僅2004年到2006年間,該公司就從政府手中掙得8.32億美元。 

  美國國會報告中對國務院未能嚴格管理“黑水”公司在伊拉克的861名保安提出了嚴厲批評。報告稱,過去3年里,該公司因濫用武器和武力、吸毒和酗酒等解雇了122名雇員。從2005年至今年9月初,“黑水”保安公司在伊拉克卷入了195起槍擊事件,平均每周1.4起。所有事件中,163起是“黑水”的保安先開火。(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