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9 17:01:41  


  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胡錦濤在十七大政治報吿中提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敎、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是執政黨和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社論說,民生,就是百姓的生計。民生問題就是民衆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中共十六大以來,以人為本,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建設和諧社會,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特徵和共同目標。五年來,在農村,首先是取消農業稅,解除農民的負擔;接着又免除了義務敎育階段學雜費;還在農村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醫療也在完善和擴大,一些地方搞起農民的養老制度。

  二○○六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三千五百八十七元,比二○○二年增加一千一百一十一元。在城鎭,居民的收入增長更快,二○○六年人均達一萬一千七百五十九元,比二○○二年增長了百分之五十二點七,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九點二;共有二千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鎭居民的低保和養老金標準多次提高;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步伐加快;開始為“一老一少”提供基本醫療保障;全國七十九個大中城市開展全國首批城鎭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預計到二○一○年覆蓋全國。人們見證執政黨和政府在改進民生、提高人民生活的努力。

  社論指出,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首次作為單獨章節出現在中共黨代會的報吿中,意味着民生問題被放到更高的位置,顯示執政黨對時代脈搏的精確把握,認識到只有有效解決民生問題,才稱得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落實。
 
  社論說,醫療、敎育、住房被內地民衆稱為“新三座大山”,說明其對民生壓力之大。在當前,醫療、敎育、住房等之所以成為民衆最關注的焦點問題,主要原因在於相關的投入不足,導致公共產品供給出現短缺。基本的醫療和敎育,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目前民衆的負擔依然偏重,亟待加快改革步伐、增加公共財政的投入。

  住房則應區分保障性和市場化兩個部分,保障性住房必須向公共產品回歸。專家認為,民衆日益增長的對公共產品的需求,與公共產品供給短缺、低效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顯然,只有充分改善民生,才能化解各種社會矛盾,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民生問題被提上新高度,發出了財政將進一步向公共事業、公共產品傾斜的信號。這正符合公共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

  還需解決如何切實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今日之難,明日之憂”問題。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擴大,會形成貧富間巨大的“溝壑”,造成貧富懸殊,影響社會和諧。對此應理順分配關係,鼓勵合法和勤勞致富,打擊非法牟利和利益壟斷集團的行為,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擴大中間收入者階層的比重,避免社會出現兩極分化。

  此外,還應建立起全民和全面的社會保障網。社會保障覆蓋城鄕所有居民,並將低保、養老、基本的醫療和敎育等都納入到保障範圍內。

  社論最後說,天下之事,民生為大;利益分殊,民生為先。改善民生必然增加公衆福祉。胡錦濤為人們描繪的“學有所敎、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一更加和諧和公平正義社會的美好藍圖,全國民衆翹首以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