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評論:國民黨轉型的真正目的與意義所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5 09:12:32  


有“百年老店”之稱的國民黨在新領袖馬英九領導下,開始又一次新的轉型。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即將出版的十一月號《中國評論》發表題爲“國民黨轉型的真正目的與意義所在”的卷首語,全文如下:

  有“百年老店”之稱的國民黨在新領袖馬英九領導下,開始又一次新的轉型。此次轉型,按照馬英九的 “本土化實踐三部曲”,先修黨章通過“去統加臺灣”,再推出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的公投;最後正式宣示“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讓國民黨完全轉型為本土政黨。 

  如今,這個三部曲已經唱完,但國民黨在臺灣民眾的心目中是否就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本土政黨呢?從它的對手——民進黨繼續不斷攻擊它的“外來軟肋”上看,顯然還未完成。 

  國民黨此次轉型的特點十分清晰:那就是放棄以往大中華政黨的理念,完全割斷黨與大陸的聯繫,以立足地臺灣為黨的唯一著眼點,一切以臺灣為優先,實現將“中華民國”在地化。 

  國民黨轉型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為了贏得即將到來的大選。馬英九等國民黨新領導人認為,國民黨要贏得執政地位,必須要迎合臺灣民眾的本土化理念,必須要使國民黨成為本土政黨。為了勝選,國民黨可以放棄歷史遺留的一切精神遺產。 

  國民黨轉型是適應臺灣今天政治形勢的需要,也是選舉制度的要求。在這種體制下,任何一個政黨要想取得選舉勝利,必須迎合選民的意向 。 國民黨在地化本是無可厚非的, 事實上,這種轉型自 蔣經國 先生執政時期即已開始。臺灣解嚴、開放黨禁以及民主化轉型之後,十餘年間,國民黨一直是臺灣的執政黨。由此可見,當時國民黨的轉型是十分成功的。而民進黨的上臺,並非本土之罪,卻在於國民黨內部的分裂所致。 

  現代政黨政治的特點,本來在於政黨之間對於國計民生的政策主張不同,讓民眾有自主選擇的空間 ,以便擇優汰劣,使國家及民生得以持續發展與改善。由此,政策主張的好壞,執政能力的高低,應該成為政黨之間較量的主戰場。而臺灣目前掌權的民進黨執政能力十分低下,加之貪腐橫行,弊案叢生,只能靠鼓吹意識形態以掩飾其無能。對於國民黨打的經濟牌、兩岸關係牌等和平、民生主張,民進黨十分害怕,於是祭出“本土”牌,希望以此轉移焦點,模糊是非。 

  然而 ,國民黨的新領袖們似乎中了對手的迷魂藥, 不但“拿香跟著拜”,還放棄了自己的一貫傳統與主張,跟著民進黨“本土”牌的屁股轉。未鬥就先輸了一陣,無怪乎民進黨要偷笑了。其實,本土與否最主要是看其是否代表了本地民眾的根本利益。僅僅改變外觀,以“本土”自居,是遠遠不夠的。 

  一個沒有理想,不能帶領臺灣人民走出閉關自鎖、時刻處於危機與邊緣化境地的政黨,是難以 有什麼光明前途的。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捲世界,區域整合勢不可擋;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已經成為當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臺灣的前途與命運,與此息息相關。國民黨要想成為臺灣人民的代表,必須要表現出自己在發展兩岸關係、帶領臺灣走出政治、經濟困境,促進臺灣與祖國大陸及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整合方面的卓越能力。惟如此,國民黨才能打破“外來政黨”的緊箍咒,才能破除台獨迷思,才能真正完成轉型改造,脫胎換骨,成為維護兩岸關係、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政治力量,為最終實現包括臺灣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發揮自己的獨特力量與作用。 

  這,才應該是國民黨轉型的真正目的與意義所在!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