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之十二:“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級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十七大報告首次單列一章,對關係民生的社會建設進行專門闡述,許多提法都是在黨的代表大會上第一次出現。
對於分配製度改革中的新舉措,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其用意在於遏制近年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這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黨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社會公平。
對於財產性收入的新表述,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認為,這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將不光來自工資,國家還將創造條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這有利於增加百姓財富,能使大多數人成為中等收入者。
亮點之十三:首次在黨代會報告中寫入“廉租房制度”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這是黨代會報告中第一次專門提及住房保障制度,更是第一次談到保障方式和保障對象。
專家認為,十七大報告在重點強調教育、醫療問題的同時,也將住房保障寫入其中,體現了對民生的關注和對民意的尊重。同時,這一表述也表明,我國的住房保障制度已經有了重大調整。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說,黨和政府傾注了很大的精力來解決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而健全廉租房制度,就是要從整個制度的層面逐步解決問題。據介紹,今後廉租房的覆蓋範圍將逐步從解決最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逐步過渡到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建設部將採取措施保證各級政府、尤其是市縣級政府抓好落實工作。
亮點之十四:正式納入“和平協議”新提法
為了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十七大報告首次在黨的重要文件中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這迅速成為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孫升亮指出,此次十七大報告中正式納入“和平協議”的提法,一方面顯示出中共重信守諾、認真落實胡錦濤會見連戰“新聞公報”、尊重台灣民眾意願的誠意,另一方面也表明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將會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大陸方面在政治層面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目標。如果兩岸能夠在這個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就有可能逐步構建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亮點之十五: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
十七大報告提出,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首次被寫入中共黨代會報告。
海峽西岸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面對台灣,鄰近港澳,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連內陸,是一個有獨特優勢、輻射集聚的經濟區域。
2004年福建省提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規劃,計劃通過10年~15年的努力,海峽西岸將形成規模產業群、港口群、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發達區域,成為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臺。
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認為,建設海峽西區展示了祖國大陸對台灣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誠意。海峽西岸經濟區不僅會促進周邊的浙江、廣東等東部地區發展,從全國佈局來看,對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也有拉動作用。
亮點之十六:全面闡述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中國人民將繼續同各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人類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專家認為,十七大報告有關外交思想的論述,實際上是對十六大以來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創新的高度概括與總結,是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大宣示。
外交學院副院長鄭啟榮說:“十七大報告深刻而全面地闡述了中國與世界的相互關係,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也明確了中國外交的新方向。”
鄭啟榮指出,十七大報告中關於中國與世界關係的五個“相互”、十個“共同”特別引人注目。五個“相互”(“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借鑒”、“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十個“共同”(“共同分享”、“共同應對”、“共同心願”、“共同繁榮”、“共同推進”、“共同推動”、“共同促進”、“共同維護”、“共同呵護”、“共同發展”),從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環保等多方面全面闡述了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深刻內涵。
鄭啟榮說,十六大以來,我國在發展同周邊國家、世界主要大國、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以及開展多邊外交、區域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和諧世界”主張的提出,更是中國外交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十七大報告對此向世界進一步昭示,表明瞭中國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方針和決心。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必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必將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亮點之十七:黨建突出強調“改革創新精神”
十七大報告在黨的建設總的指導方針上明確提出了“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甄小英指出,十六大報告也提出,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但是這個要求是在“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部分提出來的。而十七大報告是將之作為黨的建設總的指導方針提出來的。這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改革創新的事業”認識進一步深化,對領導這一改革創新事業的執政黨建設規律認識進一步深化。這意味著,在黨的建設中,今後將更加注重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以及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創新。
十七大報告明確了黨的建設的新的總體佈局,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這個佈局貫穿一條主線,形成了“五大建設”為內容的框架,使得中共自身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路徑更加清晰完整。
甄小英強調,黨的報告把反腐倡廉建設從作風建設單列出來,這意味著,我們黨將把作風建設與反腐倡廉建設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甄小英說,當前,在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作風問題、腐敗問題對於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而言,已經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對此,報告以相當的篇幅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比如,報告提出,黨的各級幹部要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
亮點之十八:“黨內民主”新舉頗多
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發揮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制;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在發展黨內民主方面,十七大報告的新提法、新措施很多。
甄小英認為,這些舉措非常具體而且對於推進黨內民主十分重要。比如,在全黨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就意味著黨代表將有任期的限制,同時,在閉會期間將繼續履行黨代表的職責和繼續發揮黨代表的作用。而突出發揮黨的全委會的作用以及實行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制度和票決制,則是把實踐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吸收進來。這樣就進一步理順了黨內的權力運行機制,從而為黨內民主的前進創造了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技術條件。(來源: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