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駐伊使館人手短缺 外交官:赴伊如被判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2 09:00:44  


美駐伊使館所在的“綠區”環境優美,但未足以吸引外交官自願前赴。
  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號稱全球最大的美國駐伊拉克新大使館人手嚴重不足。由於未能聘請足夠人手“甘願冒死”到伊拉克工作,國務院表示考慮強迫外交人員輪駐伊拉克,消息激起美國外交官員的憤怒。在國務院上月31日舉行的大會上,與會的300名外交官紛紛表達強烈不滿,有外交官甚至將國務院“強制委派”的決定,比作“判處死刑”。

  香港明報報道,巴格達襲擊頻頻,美國大使館所在的“綠區”更成為恐怖分子施襲目標。雖然迄今沒有美國外交官員在伊被殺,但安全形勢堪憂,新大使館館舍和住宅區的工程也因後勤問題遲遲未能完工。美國目前約有200名外交人員在伊拉克工作,但在明年夏天前,駐伊使館將新增近50個職位空缺,但這些崗位迄今無人肯申請。

  拒赴伊可被炒

  美國國務院人力資源主管托馬斯上周宣佈,國務院本週一起陸續向200至300名外交官發出通知,告知他們已被列為“主要候選人”,以填補駐伊使館空缺,派駐時間為1年。收到通知的外交官,將有10天時間考慮接受或拒絕這份工作,但如果最後仍無法湊夠人數填補空缺,國務院將“強制委派”,若當事人拒絕赴伊,可能被解雇。

  外交官在國務院會上狠批

  國務院31日與外交官開會,解釋安排,與會外交官員猛烈抨擊這項新指令,曾任駐北約部隊政治顧問的高級外交官克羅迪便形容,“火箭炮每天都襲擊綠區。若有人相信去那裏不會發生什麼事、主動要求前往,那是一回事,但強制調派某人到那裏工作,卻是另一回事。對不起,這基本上等於判處死刑。請問如果我們在那裏死了或受重傷,誰來養育我們的孩子?你們都知道若是其他國家,他們的使館早就關了。”

  另一名曾被派駐伊南城市巴士拉的女外交官施內勒爾表示,國務院必須負責駐伊人員的“戰爭創傷”醫療問題。她自言回國後,一直要求精神治療,但得不到響應。據美國傳媒稱,部分與會外交官私下表示,寧可辭職也不接受赴伊任務。

  強制指派外交官駐外,雖屬罕見,但在國務院歷史上也非全沒先例。1969年,由於無人肯赴南越,國務院便指大批初出茅廬青年外交官到南越。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也有一外交官被強令到數個美國駐西非國家使館工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