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嫦娥”有靈藥 興國夜夜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2 09:27:25  


  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社評說,中國在這一周成了全球“天上人間”的焦點。人間,中共十七大圓滿閉幕,選出新一屆權力核心領導班子,全國政治、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天上,中國第一枚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正滿載著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深情,奔向那古老而又遙遠的神話國度:月球……。

  此時此刻、天上人間的中國,叫每一名中國人、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感到那樣的充滿激情與無比自豪!“嫦娥”在十七大之後成功奔月,既是當前中國綜合國力的一次重大體現,更是中國人世代夢想與“諾言”的實現。不是麼,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告訴全世界,我們的嫦娥去了月球!

  社評指出,一些輿論曾經質疑,美、俄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已經成功探月、登月,亞洲鄰國日本上個月也成功發射了一枚繞月衛星,中國的“嫦娥”姍姍來遲,還有什麼意義?此說實大謬不然。

  就此,中國專家已經作出了非常具說服力的解釋。美、俄當年探月,是從“掠月”開始,到後期才發展出繞月技術;而中國的“嫦娥”則一開始就繞月,技術起點已經不低,而且,“嫦娥”與早期探月計劃不同之處,是在科研上帶有明確的目的與任務。“嫦娥”在未來一年的繞月飛行中,將會完成四項任務,其中第一項的拍攝覆蓋月球的三維影像照片,是全球創舉,迄今為止還沒有其他國家的探月工程做過;此外,“嫦娥”還將對月球表面十四種有開採價值的元素進行含量與分布的探測,以及用微波遙感技術對月球土壤厚度進行準確的測量,在科技層次上都是超過前人的。

  但是,對全體中國人民、包括七百萬港人來說,“嫦娥”成功發射的意義決不僅僅是一項科研成果。昨日,在本港太空館展廳和時代廣場等地,不少市民都駐足觀看“嫦娥”升空那一刻的電視現場直播,而且激動得拍手歡呼和流下了眼淚。時光不需倒流,往事還歷歷在目:一九六九年,美國“太空人”岩士唐成為第一個踏足月球的人類,在月球上插上了第一面美國星條旗,當時的國人、港人,只能瞠目結舌的為超級大國的威風所震懾,而自己的國家卻陷在“文革”的內亂中,老百姓要為溫飽問題而掙扎……。今日圍觀市民的熱淚不僅是為“嫦娥”而流下,更是為自己的祖國終於走上了改革開放、團結富強的光明大道而心情激動、不能自已。

  社評表示,值得欣慰的是,本港幾家大學的四位天文、物理學者,將會參與未來“嫦娥一號”發回訊息數據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在國家未來重大的建設發展宏圖,包括空間科學的發展中,港人都有權利、也有義務參與,而這種參與不一定是數據分析,只要維護好“一國兩制”、維護好香港特區的繁榮穩定,就是對國家的改革開放、對科技事業作出貢獻。嫦娥不悔偷靈藥,科技興國夜夜心,港人一定要與全國人民一道,為建設強大的祖國而發揮“嫦娥”精神,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