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M型“立委”選區 作戰模式兩極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5 08:30:57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明年初“立委”選舉,選區畫分造成許多怪現象。多數選區由大變小,台北市“立委”的選區大多小於市議員,台北縣光板橋市就要選出兩席“立委”,選區比縣議員還小,有“立委”參選人戲稱“立委快成為縣議員的樁腳了”;但新竹縣、宜蘭縣等都只有一席“立委”,選區反而變得和縣長一樣大。造成各縣市“立委”選舉的M型現象。

  聯合報報道,選區大小,影響候選人的選戰模式。小選區的“立委”參選人不再拚命舉行記者會造勢,重點都放在基層拜票;大選區的作戰如同縣市長選舉,為了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選票,“立委”參選人絞盡腦汁要深入敵營拉票。

  周末的午后,台北市大安區的社區小公園幾個人圍成一圈,在談公園綠化的事。李慶安坐在板凳專注的聽著,不時還作小抄記下重點。

  從北市議員到“立委”,李慶安在大安區已經經營十三年,過去是大選區,李慶安憑著形象、高知名度,在“立法院”開記者會,登上全台版面,就獲得選民青睞。但這屆“立委”選舉的特殊情形,李慶安的重心不再是“立法院”的記者會,李慶安說五十三個里、一千零廿七個鄰,這些地方,每一個都有她的足跡。

  高雄市第三選區,和縣議員選區差不多大。民進黨“立委”李昆澤是典型的高鐵通勤族,雖然選區最遠的距離只要十五分鐘,但貼近基層的時間,卻是上屆“立委”選舉的數十倍。

  “人際關係反而更緊密,小到里長、區長、甚至鄰長,都要全力拜票”,比選市議員還要累,李昆澤說,一天跑廿場算很平常,有些地方照著三餐跑,除非“立法院”發出甲級動員令,他一有空就是在選區跑攤。

  像宜蘭縣、新竹縣及嘉市等大選區,“鞏固基本盤,把觸角延伸到敵方陣營,策略性的突破,增加票源”,就成為“立委”參選人共同的選舉戰略。宜蘭縣民進黨“立委”陳金德,不像其他“立委”參選人只瘋狂跑基層,他火力猛烈,以國民黨縣長呂國華執政缺失作為焦點,將選戰拉到政黨對決層面。

  從三席減為一席的新竹縣,客家人超過全縣八成人口,宗親文化長期也影響選舉。國民黨“立委”邱鏡淳說,選舉技術性需要調整,固守自己優勢區不被敵方突破;在較弱勢的地區深入敵營,投注更大力量爭取票源。他說,畢竟選三席拿百分之卅四選票就篤定,這次得拿超過五十以上選票。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