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民進黨鋌而走險 國民黨處挨打地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9 08:26:25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表示,民進黨與國民黨所採“總統”大選的戰略,似乎出現兩條相對的動線。民進黨所採動線是:先否定“中華民國”,再否定國民黨,再否定馬英九。國民黨所採動線是:先肯定馬英九,再改善國民黨,再改善“中華民國”。
 
  最具特徵的事件是:陳水扁從“中華民國已經亡了”,一路殺到馬英九主張“終極統一”;相對而言,國民黨則以Long Stay展現馬英九的人格特質,卻傳出有人欲刪去“九二共識”的烏龍事件。 

  社論說,民進黨採“國→黨→人”的戰略動線,是要先根本否定“中華民國”,把“中華民國”定性為“統派”;待“中華民國”被否定了,國民黨就成了一個“統派政黨”,馬英九則是主張“終極統一”的台奸。採此戰略的原因是:“國/黨/人”三個層次,民進黨在“人”已無優勢可言,無論“陳水扁vs.馬英九”,或“謝長廷vs.馬英九”,皆無勝算;“黨”的層次亦然,民進黨的貪腐無能已是罪孽昭彰的“政黨共業”,國民黨則已經受過失去政權八年的懲罰;於是,民進黨必須跳出“人與人比,黨與黨比”的傳統戰法,直接殺到“台灣國與中華民國比”的層次。因此,陳水扁說,“拆掉中華民國的供桌”,謝長廷說他選的是“台灣國總統”。

  相對而言,國民黨則採“人→黨→國”的戰略動線,欲以馬英九人格特質的優勢,改善國民黨的形象,並改善中華民國的論述。但是,當民進黨“國→黨 →人”的攻擊動線聲勢凌厲,國民黨在“中華民國vs.台灣國”的鬥爭上卻一直未有正常表現,甚至出現刪去“九二共識”的插曲;“國”(中華民國)的戰線倘若失利,“黨”(國民黨)亦無可守,“人”(馬英九)也處挨打地位。於是,國民黨自認較具優勢的“人→黨 →國”戰略迄今彷彿已陷窒息。

  社論指出,民進黨將戰線升高至“國”的層次,可謂已是鋌而走險,孤注一擲;而國民黨竟在“國”的戰線上表現得如此懦弱無能,誠屬不可思議。 

  先論民進黨。民進黨說“中華民國已亡”,則為何要選“中華民國總統”?民進黨暗喻“台灣國”始能“入聯”,但何以“台灣國”三字不敢見諸《正常國家決議文》? 

  相對而言,國民黨亦不是沒有理由為“中華民國”辯護。最主要的是,目前的兩黨鬥爭絕非“統獨鬥爭”,而根本是“中華民國vs.台灣國”的鬥爭,可謂已是“兩國鬥爭”。“中華民國”絕不是“必然的統派”,事實如此明顯,“中華民國”在台六十年,最核心的功績就是“反共保台”,何況“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豈能說“中華民國”是“必然的統派”?而“中華民國”之不可亡於“台灣國”,正因不可陷於“急獨即是急統”的厄運。至於“九二共識”,只是“維持現狀”、“維持中華民國”,及“維持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政策論述。今日選民倘能看穿“統獨鬥爭”的虛幻(“中華民國”是反共保台的,“台灣國”是自欺欺人的);自能知道,在“血肉凝結的中華民國”與“台灣國死胎”的這場惡鬥中,自己應當站在哪一邊! 

  社論認為,台灣根本沒有“統獨鬥爭”,只有“台獨/非台獨”的鬥爭,只有“支持中華民國/毀滅中華民國”的鬥爭,只有“毀滅中華民國/另建台灣國”的鬥爭。必須將台灣的政爭底蘊作此澄清,始可評估,民進黨的“國→黨→人”戰略,與國民黨的“人→黨→國”戰略,其各別的是非利鈍如何。

  社論指出,民進黨採“國→黨→人”戰略,是因其貪腐無能,以致“治理中華民國完全失敗”,所以乾脆“全盤否定中華民國”;彷彿“一切都是中華民國的錯”,否定了“中華民國”,就能推卸其貪腐無能的“黨”與“人”的罪過。但民進黨至少必須回答這個問題:既要毀滅“中華民國”,何必又要選“中華民國總統”? 

  社論認為,至於國民黨,恐怕仍須先在“中華民國vs.台灣國”、“支持中華民國vs.毀滅中華民國”的戰線上取得一定戰果,始能以“人”與“黨”的相對優勢跳出困局;若不能以“中華民國過去功大於過,未來利大於弊”之類的論述,建立超越“台灣國”的優異性,不說馬英九的人格特質無以施展,恐連民進黨二六八萬“入聯公投”連署者的連鎖拉票效應亦無以阻擋。 

   總之,民進黨終須面對“人→黨→國”的挑戰,不能不對其“貪腐共業”作出交代;而國民黨則若再置“中華民國vs.台灣國”的戰線於不顧,恐將被民進黨“國→黨→人”的戰略,打到窒息休克得“既無招架之功,又無還手之力”的地步。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