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老歐洲討好美國 媒體跌眼鏡、民眾不買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6 14:02:06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克勞福德農場,美國總統布什(右)駕車迎接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資料圖片)
 
  美歐為何越走越近

  英國《衛報》認為,布朗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仍沒有足夠的實力能同布什政府拉開距離,同時他在歐洲的親美盟友也只有一個半:日趨親美的法國政府和態度曖昧的德國政府。其他國家多數不屑英國的親美政策,因此相互間的牢固政治聯盟關係也無從說起,這些都讓布朗不得不現實地抓緊美國這根稻草。

  “德國之聲”說,並非是默克爾和薩科齊的性格拉近了國家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知道布什在白宮的日子已為數不多。薩科齊和默克爾都將會與其繼任者打交道,他們希望現在能定下基調。美國仍將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有意願介入危機地區的大國。但缺少了有影響力的同盟,美國也不可能獲得成功。像美國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那樣簡單地踢開“老歐洲”是不可取的。另外,“新歐洲”國家想要獲得德法這樣的政治影響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洲國家認識到,它們不能獨自解決危機。它們需要美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的洪建軍研究員說,如今歐洲主要國家中,大西洋派重又佔據了政壇的主導,薩科齊、默克爾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所謂大西洋派,是和歐洲派相對的。歐洲派注重強調歐洲特性,強調歐洲是多極之一,刻意要和美國,和北約拉開距離,經常說“歐洲第一”。薩科齊的前任希拉克、默克爾的前任施羅德等都持歐洲派立場。大西洋派則突出大西洋關係的紐帶,強調在西方關係上,北約是第一場所,要重樹大西洋兩岸的美歐關係和大西洋合作精神。新一代的這幾個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不光是在口頭上向美國毫不掩飾地表示親熱,他們在實際對外政策上也刻意與美國進行緊密的外交協調和戰略合作。洪建軍說,德法英現在都不怎麼提歐洲是多極之一了,它們主張和執行的是有效多邊主義,認為只有和美國在多邊框架中緊密合作與協調,歐洲才能在國際上有效地發揮其特殊作用。

  從歐洲這幾個主要國家領導人的政治價值觀來看,洪建軍說,默克爾、薩科齊骨子裏都傾向保守,布朗標榜中間,但在經濟上還是比較保守偏右的,因此,他們和美國保守的政治傾向是非常合拍。同時,在全球化競爭中,歐洲切身地感覺到了新興國家崛起的壓力,這讓歐洲領導人感覺到必須與美國緊密聯係協同行動來應對。洪建軍說,在安全方面,俄羅斯的強硬也讓歐洲國家很警惕。布朗上臺以後,英俄關係惡化得很快;薩科齊甚至提出要重返北約軍事體。在這種東西對抗中,歐洲顯然需要依靠美國。

  洪建軍認為,現在可以說是冷戰結束後,大西洋兩岸的歐美關係重新緊密結合的時候,英法德等國新的對外政策,無論是對美、對新興國家、對俄羅斯,還是對歐盟,都表現出很高的趨同性,在國際事務中,像阿富汗問題、伊朗問題,這些歐洲老牌國家又都和美國進行了非常好的配合協調,隱隱重現出一個以大西洋關係為紐帶的行動一致的西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