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泰世界日報:東盟需要整合區域救災機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8 16:31:07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法新社、路透社14日發布河內官方的消息說,連日越南中部豪雨帶來洪澇,造成至少28人喪生,數千當地百姓面臨冬天將臨的寒冷和饑荒。雖然河流洪水開始消退,但許多房舍仍浸在水中,一時難以著手清理。

  泰國世界日報17日發表社論指出,這項天災肆虐的新聞,事實上只是越南邇來所承受災情的一部分,但已足令有心人繫念災民如何度過煎熬。而且區域內各種天災不斷,各地災害消息已然使大家備受震撼,若善後處置不妥當、不周延,乃是天災加上人謀不臧,形成另類人間慘劇,尤其難以接受。當此時際,除了越南政府和民間應積極動員應對,以緩解災禍壓力。各方面也得以新思維、新行動來處理頻仍的天災,把無謂損失減到最低限度才是。
 
  從2004 年南海大地震釀成空前海嘯,一夕之間造成11國23萬人喪生、失蹤以來,連年各類天災未曾間斷。東南亞包括泰國在內,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莫不受過地震、豪雨、土石流、颱風、火山爆發等事件的侵襲。每次天災釀成巨禍,開始階段遠近驚懾,媒體報導揚揚沸沸。但高潮漸消沉,後續的狀況隨著時光過去,大家印象趨於淡漠。甚至如南海大海嘯災後如何,都鮮為人知了,對人類社會而言,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天災、人禍,消息爆發是事端之首,災後的處理才是問題的關鍵:一方面救生卹死應做到妥善;另則要從處理的過程中,得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經驗教訓。
 
  越南“國家防範洪澇暨風暴委員會”除了透露這回水患死亡人數和災民處境消息,還說明了境內從10月以來不斷的天雨積水成災,越中諸河流淹死的人數至少逾200,還有18萬7,000戶以上房舍待著手整修、重建。官方對於這類不大不小的天災報告,相信一般會視為循例辦理,且事不關己,往往任由它去,匆匆一瞥後就忘掉了。其實這類災情更應凸顯的是,要建立整套的援救機制,調撥適當人力財力,將災民做基本的安置,才算得是初步完成救災。2005年11月印度、巴基斯坦邊境山區1次7.6級強震,匝月後統計約有8萬7,000人罹難死亡。但隨後山區暴風雪和酷寒,使受震災傷殘的各地居民,不幸熬不住凍餒而喪生者,非正式統計不亞於當時震死的人數。這種現象雖不致於在越中雨災地區重演,但卻是提醒救災單位,救助行動不僅起初幾天要做,隨後還要顧及災民生活,有沒有凍餒之虞,就像越南救災機構所提的呼籲。
 
  社論說,在東南亞頻遭重大天災影響的時際,救災的新思維一定要構建,才能配合情勢的開展,也讓不幸遭遇天災者在倉皇中得到起碼的安慰。所謂救災新思維,就是要顧及災區居民的安置和基本建設的重整。以往東南亞地區長期貧弱,遇到災害,無論程度大小,幾無救援能力,只能聽天由命,任災區自生自滅,縱使有救助,也僅屬象徵性。但現階段的東南亞地區,隨著經貿發展,國力增強,擺脫貧窮進入小康的趨勢明顯,這回受天災困擾甚重的越南,表現尤其亮眼。果爾,救災行動的現代化、制度化,就該及時建立起來,讓居民感覺受到保障。
 
  社論認爲,緊接著新思維之後,還該有新的行動,就是把區域災害救助整合在一起,形成共同力量,使災害從發生的第一時間能納入控制。大家都知道,仿歐洲聯盟體制建立的“東盟共同體”,憲章已擬妥,有執行效力的新區域組織呼之欲出。強調以安全、經濟、社會文化為支柱,旨在打造和平、繁榮、且以人民為主的新東盟。在各類天災頻仍的環境下,將救災力量整合,以靈活的聯繫、迅速的動員、合理安置來解決災難,豈不是一件非常合適的事情。因此在越南水災使當地居民忐忑不安時,提出此新行動議題,理性而又具前瞻性,東盟國家一貫號召團結,就以整合區域救災機制做具體的象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