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英九滿意訪日成果 歡迎日本改善與北京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3 17:06:15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今天結束三天的日本行,在離日行前記者會上指出,這次訪日有助日方改善對他的誤會,並在接觸的朝野政黨人士中贏得大部份對他兩岸政策的支持。他並透露,去年七月訪日時曾拜會當時的外相麻生太郎和當時只是眾議員而今擔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

  據中央社報道,馬英九在記者會上對這次日本之行的成果表示滿意 ;並指出,他見到所有想見的日方人士,收穫很多。他說,在訪日期間提出的對日、對大陸和對美政策,基本上得到肯定;這次訪問也有助於他對日本進一步的認識,希望今後朝知日派邁進。

  馬英九指出,他於二十一日應邀在京都同志社大學的演說,已把他的想法作相當完整的描述,了解他基本上並不反日,而是希望促進台日關係。他和大陸改善關係並非反日或親中,而是實踐對台灣有利的政策。

  他指出,去年七月訪日時,曾和當時的外相麻生和當時是眾議員而今擔任首相的福田康夫見面,兩人基本上都歡迎他對大陸的立場,認為有助台海安定,減少日本對南邊的憂慮。這是基於台灣利益作出的研判,並非刻意與大陸交好,這種看法與日本一致。

  馬英九承認去年訪日時感受到日本對他的誤會蠻深,兩年來的兩次訪問應有改善誤會的跡象。他強調,過去雙方雖有不愉快的歷史,但應向前看;歷史不應忘記,但不該成為阻撓雙方關係發展的障礙。

  針對昨晚曾有一段時間未公開且造成延後出席歡迎晚宴一事,馬英九澄清指出,他是前往拜會日本交流協會理事長高橋雅二。他表示,昨天和前首相森喜朗的會談是就台日雙方事務交換意見。

  他針對日本政府在對旅日外國人發行的外國人登錄証(相當於身份証),對旅日台灣僑胞的“國籍”都記載“中國”的問題表示不當,指出,若擔任“總統”,將設法和日本進行交涉,以更好的標示方式,不會被誤解為大陸 。

  他表示,自己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可接受是競選“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或台灣的“總統”,但不能接受競選“台灣國總統”的說法。

  馬英九針對日中改善關係的動向表示歡迎,指出這種動向有助東亞的和平與安定。

  針對不再堅持以“中華民國”名稱重返聯合國的問題,馬英九指出,過去的經驗得知,在目前的國際情勢下,以“中華民國”或“台灣”名稱想參加國際組織很困難,能夠參加比堅持名稱重要,面對冷酷的國際情勢,活路外交很重要。

  他舉例指出,過去國民黨主政時代,台灣曾與新加坡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並已談到一個階段,但由於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堅持用“台灣”的名稱,新加坡表示無法接受,後來加上北京的壓力而失去簽訂的機會。

  馬英九指出,民進黨政府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國民黨也提出“返聯公投”案,表示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在聯合國沒有代表的不滿。

  他接著指出,在作出這些動作時,需注意到不要有副作用,不要讓別人覺得台灣要片面改變現狀,若帶來這種憂慮會造成無愧預期到的後果,任何台灣執政者都必須慎重考量。

  他重申不統、不“獨”、不武的對大陸立場,若當選“總統”,任內不會和大陸談兩岸統一問題,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並反對以任何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同時不會試圖去片面改變台灣的現狀,這種立場在這次訪日和朝野政黨接觸的反應來看,大部份都表示支持。他表示,並無計畫在當選“總統”後去訪問北京。

  馬英九於二十一日飛抵大阪,應邀前往京都同志社大學演講,當天晚上轉往東京,二十二日進行對日本朝野政黨要人和橫濱市長的緊湊訪問,今天下午結束三天訪問啟程返台。他在訪日期間遭到日本示威人士的嗆聲,上午在記者會場外有十多名日本示威者大聲抗議他的日本行。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